要有容人之過的胸襟
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一多半是十年浩劫中的對立面,批斗過我,污蔑過我,審訊過我,踢打過我。他們中的許多人好像有點愧悔之意。我認為,這些人都是好同志,同我一樣,一時糊涂油蒙了心,干出了一些不太合乎理性的勾當。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這是大家都承認的一個真理。
——季羨林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生活中,只有以德報怨,寬恕他人,自己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解脫,獲得溫馨、仁慈、友誼、尊重和愛。
那些睚眥必報的人展現的正是自己的虛弱,而能夠寬恕的人,卻恰恰證明了自己的強大。正如圣雄甘地所說:“弱者永不寬恕,寬恕是強者的特性。”所以說,寬恕絕對不是懦弱,相反,像季老原諒迫害過自己的同事,不但體現自己的強大和包容,更能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敬愛,何樂而不為呢?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寬恕別人的過錯,有時候不但給了對方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也是在為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創造機會。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平定了令尹和斗越椒的叛亂后,歡宴全體大臣。
席間,奏樂歌舞,一直歡飲到黃昏時分,仍然興致未盡。于是,楚王下令點燃燭繼續夜宴,又讓他最寵愛的許姬和麥姬兩位美人輪流向大臣們敬酒。
就在嬪妃敬酒之際,忽然刮起一陣怪風,把所有的蠟燭全部吹滅了,頓時一片漆黑,席上有一位官員乘機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斷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座附耳對楚王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順手把他的帽帶扯斷了,趕快叫人點起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立即下令不要點燭,大聲地說道:“今晚,寡人一定要與諸位大臣喝個痛快,請大家把自己的帽子摘掉,痛飲一番吧。”
于是,大臣們都除掉帽子。待楚王命令把蠟燭點燃后,大家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哪位大臣的帽帶斷了。
席散后,許姬怪楚王不給她做主,將那個對他無禮之人捉出,楚王大笑道:“寡人舉辦這個宴會重在狂歡,酒后失態是人之常情,如果定要追究,豈不是掃興嗎?”
許姬聽完,才知道了楚王的用意,這就是有名的“絕纓會”。
后來,楚王討伐鄭國時,一位猛將親率數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逼鄭國的首都,大振楚王的威望,這位猛將便是當年在宴會上摸了許姬手的那個人。他為了報答楚王當時的寬容大度,不追究他的錯失,便發誓畢生誓死孝忠楚王,最后成為楚國的一員忠將。
其實,這類的事例有很多,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一個名叫羅斯韋爾·麥金太爾的年輕人被征入騎兵營。由于戰事緊急,士兵奇缺,他在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情況下被臨時派往戰場。
因為羅斯韋爾·麥金太爾沒有打仗的經驗,他一想到要與敵人面對面的搏殺,就擔驚害怕,最終在混亂之中逃跑了。
后來,羅斯韋爾·麥金太爾以臨陣脫逃的罪名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當他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向總統林肯發出請求。她的信中說道:“由于自己的兒子年少,少不更事,他需要第二次機會來證明自己。”
這時,部隊的將軍們都勸林肯要遵循軍紀,不可開這個先例,否則必將削弱整個部隊的戰斗力。一時間,林肯陷入了兩難境地。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林肯最終還是決定寬恕他。于是,林肯親自寫了一封信,要求將軍們放過羅斯韋爾·麥金太爾,信中提到:“本信將確保羅斯韋爾·麥金太爾重返兵營,此后,他將不受臨陣脫逃的指控。”
多年后,一家著名的圖書館收藏了這封林肯親筆簽名的信,這封信早已褪了色,但信的旁邊多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羅斯韋爾·麥金太爾犧牲于弗吉尼亞的征戰中,這封信是在他貼身口袋里發現的。”
原來,當羅斯韋爾·麥金太爾得知林肯親自下令,給予他第二次機會的時候,他就決定一心報效國家,由怯懦的逃兵變成了無畏的勇士,并且戰斗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肯的寬容獲得了羅斯韋爾·麥金太爾的忠誠,最終誓死報效國家。
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它是一種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潔。一個人的胸懷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夠贏得多少人的喝彩。
在露易絲9歲時,正逢上三年級,她的同桌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經常欺負她。
有一次,男生無理的搶過露易絲新買的一支鋼筆。這是在露易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給她的生日禮物,這次她終于將長時間的憤怒一股腦的發泄出來,她和男生扭打在一起,情急之下,男生用一個刀片劃傷了她的臉,不算深,但很長。
露易絲大哭了起來,她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想以牙還牙。她的眼里含著淚,再次狠狠地看了那個男生一眼,她第一次注意到男生的嘴角邊有一塊痣,她永遠也忘不了這顆痣。
而露易絲的臉上也永久的留下一條長長的傷疤,這對一個女孩子來講,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她成了同學們的笑料,從這時起,露易絲變得少言寡語,她只有埋頭刻苦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彌補自己的缺陷。
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多年的努力也換回了成績。如今,她已經成了一位醫生,正逢花季年齡28歲,她身材高挑,體型勻稱,可是當年的那個傷疤卻成了她唯一的缺憾,致使她至今沒有結婚。
有一天,在露易絲值班的時候,送來一位需要急救的人。當她見到這個人的時候,感覺很面熟。她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她又一次仔細地看著眼前這個病人,他的臉上有著跟同桌一樣的痣。沒錯,他就是當年的那個男生。他是因為車禍而被送進醫院的。
露易絲愣在那里,旁邊的護士推了推她說:“醫生,快點搶救吧。”露易絲這才回過神來。
于是,她和護士們將他推進了急救室,手術時,她的心理有了強烈的思想斗爭,露易絲回想起當年他是怎樣用刀劃傷自己的臉,又想到這么多年來,她如何面對眾人的眼光……她遲疑了一會兒,但是,她依然執行了一名醫生的職責,手術很成功。
后來,男生對她說了已經遲了太久的三個字——對不起,她也原諒了他。
在別人有意傷害時,能夠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原諒對方,這就是最大的美德。寬容不僅是風度,更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如果你有了一顆寬容之心,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祥和。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寬容,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學會從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這樣會使自己的觀點更客觀,態度更冷靜。如果人人都能用一顆寬容之心待人,到處都會是一種和睦融洽的景象,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的美妙。
人無完人,生于世上,人人都有犯錯的機會。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時間越長,就越會明白寬恕的重要作用。正如季老寬恕在十年浩劫中傷害過他的人一樣,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會寬恕,具備容人之過的胸襟。
季羨林醒世妙語
壓力如何排除呢?粗略來分類,壓力來源可能有兩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人禍,意外事件,屬于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測,只有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的來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為。我的“三不主義”的第三條是“不嘀咕”,我認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壓力。
——季羨林
上一篇:苦中作樂是人生的另一大課題
下一篇:覓知音,享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