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耙耳朵
“耙耳朵”——對女性尊重的男人
能做“耙耳朵”是幸運的
“耙耳朵”,是許多南方人對不能做“大丈夫”的男子的戲稱。這個稱呼發端于哪朝哪代,最早流行于南方哪個省,哪個州縣,發明者是誰,當然已無可考。但從四川幾年前有城市出現“耙的”(一種可載一人之人力車)來看,似乎發明權當歸四川人。在北方,對這種情形,一般稱之為“氣管炎”(“妻管嚴”的諧音),兩個詞的大意都是說,凡做男子的,在家庭中,一定得有大男人的地位,會耍大丈夫的威風,才不會失了做男人的尊嚴。非如此者,必遭男性朋友恥笑,被呼為“耙耳朵”。
中國有封建社會的傳統,男權主義或思想、“男尊女卑”觀念都十分嚴重。《論語》中有“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雖至今還在爭論,但喜歡望文生義的中國男人們,聽說孔老夫子都將女子與小人并稱,自然十分歡喜,這也一直是中國男人看不起女子的理論依據。據說,在盛行“以乞討為榮”的某地(不知是否真有此地)民間,有俗語云“再孬的男人也要跑三縣”,而“再強的女人也只能圍著鍋臺轉”;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對女人如果“三天不打”,就會“上房揭瓦”,因而又有“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之說法在坊間流行。
其實,在這個世上,真正能患上“氣管炎”病癥,獲“耙耳朵”稱號的男人,應當是幸運的。第一,體現自己尊重女性。女性是弱者——此言至少在許多時候許多地方都還“不謬”。雖然所謂的“森林法則”在今天的社會早已流行,但對弱者的尊重與愛護,仍然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民族的共識。在西方,“女士優先”,似乎是一句人際交往的口頭禪,更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傳統美德。特別是英吉利民族,那可是有“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表征。喜歡看外國片的人,只需稍微注意一下細節,便會對外國男子尊重婦女的情形理解得很清楚透徹。比如,因觸冰山的“泰坦尼克號”快沉沒的時候,那想著早上救生艇的男士是被人看不起的。第二,體現自己娶回來的、“自家的”女人很強。世界上,由于受傳統文化、生理特點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很能干,被稱得上“女強人”(這里的強人,不是《水滸傳》中的“強人”含義——那是強盜的意思)的女人是不多的。面對女強人,別的男人興許比自己強,卻無此福分娶得,而自己則可天天抱著擁著,“一旦擁有”,當然也就“別無所求”了。第三,女強人多能干,多會辦事、會管事,能辦成事。對方多辦事管事,自己則可少管事,而少管事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煩惱,因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般人都懂得的規矩。對一個非凡的人也好,普通的人也好,人生重要財富之一是“閑”。時間與空間,永遠是人生歷程中之一大難題,有空間的人往往沒有時間,有時間的人,往往又沒有空間。家中有個能干的妻子,豈不多了“閑”。還有第四、第五,據許多科學家研究,也有不少有經驗的人講,不少男人都有“花心”“偷腥”的壞毛病,倘有個“河東獅”不時吼一聲,讓那花花腸子的男子顫抖一下,結果又會如何呢?也許會好得多吧!陽谷縣開生藥鋪(醫藥公司)的“總經理”西門慶大官人,家中養著不少女人,可就缺了一個“河東獅”,倘有一個,如何會有勾引潘金蓮的膽量,輕易去得罪“打虎英雄”武二郎的兄長,并最終走上不歸路呢?
上一篇:《小河有水大河滿》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