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圓潤維護方正
《菜根譚》有這樣一段話: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并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待庸眾之人宜寬嚴互存。
意思是說,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時,待人接物應剛直嚴正,愛憎分明;處在政治黑暗、天下紛爭混亂的時代,待人處世應圓潤老練,隨機應變;當國家將要衰亡的末世時期,待人接物就要剛直與圓潤同時施展。對待善良的君子要寬厚,對待邪惡的小人要嚴厲,對待一般平民大眾要寬嚴互用。
現實生活中,方正是需要的,圓潤也是不可少的。蘇丹國王夢到自己所有的牙齒都掉光了。于是,一覺醒來,他叫來一位智者為他解夢。智者說:“陛下,您很不幸,只要掉一顆牙,就說明你就會失去一個親人。”
蘇丹國王非常生氣地說:“你這個大膽的狂徒,竟然敢在這里胡說八道,還不給我滾出去!”之后,他命令人把這位智者重打了100大板。
于是蘇丹國王下令又找來了一位智者,并且向這個智者敘述了他所做的夢。仔細聽完之后,這位智者對蘇丹國王說:“高貴的陛下,您真幸福呀!您做的這個夢非常吉利,意味著您的壽命比你親人的壽命還要長。”蘇丹國王非常高興,令人獎賞這位智者100個金幣。
這位智者走出宮殿的時候,一位禮賓官很不解,于是就問他說:“真是沒有想到,其實你剛才所說的同第一位智者是一樣的,為什么他受到的是懲罰,而你卻得到的是獎賞呢?”
第二位智者語重心長地說道:“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表達方式所決定的。”
很多時候,幸福和不幸、做人和處世可以說都是在一句話之間。不管是在什么時候都要說出實話,但處世說出真相也要變通。有些時候,做人太真誠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做人和處世就好比是一塊寶石,如果拿起來扔到別人的臉上,就會造成傷害;但是,如果加上圓潤,誠心誠意地奉上,對方肯定會很高興地接受。
在人生的每一個路口,對于每次的選擇都會有切膚的疼痛,因為曾經的汗水以及淚水都融入這一段路程當中,歲月不會因為你的留戀而停止它匆忙的腳步。昂首走過,面帶笑容面對你的將來,是你人生的必然選擇。
認真地審視這塊沒有了棱角的巨石,感受著一種搏擊過后的成熟,直視那永不改變的剛強毅力,也許可以給我們的心靈一個啟示:外圓內方。方,指的就是做人的正氣、良好的品質;圓,指的就是處世的技巧、圓潤的行動。方,是原則性的;圓,是靈活性的。方,有棱有角,保持做人的個性;圓,圓潤變通,免受所有沒有必要的干擾。
用圓潤維護方正,就是要做一個懂變通的老實人,就是要做一個處事靈活而心態成熟的人;就是要在人際交往中保持適度的彈性,把握說話的分寸,學會婉轉和含蓄,以保持平衡的人際關系;就是要重視生活中的應酬,通過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細節建立好的人緣;就是要與朋友進行有價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在工作當中,對不同類型的同事應采取不同的策略,還要讓你的頂頭上司了解和喜歡你,與上級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以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
面對想要干的事,則既要執著,又要會變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托掉與自己不相干的事。而且一定要為人善良,避免傷害到別人。
從社會交往的能力和適應力的角度看,為人處世適當地變通一下,是一種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體現。他們往往對所處的環境和他人的感受有著極其敏銳的判斷,會根據當時的處境說出在當時最該說的話,做出在當時最該做的事情。這種人通常在各個方面都適應得比較好,能夠很快投入到一個全新的人際環境當中。
選擇合適的時間圓潤變通,同樣也可以獲得別人對你的好感。其實對于這樣的問題,兩百多年前乾隆年間的紀曉嵐已經做過很好的解釋。他覺得做人要處事圓潤、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污并為人謙和。
這就是說,在處理具體事情時,要能夠合適地把握好一定的尺度,依情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是內心一定要誠實忠厚,做人要保持誠信。
該堅持的事,應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妥協的事,應該學會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意思,做出適合的妥協,甚至有些時候放棄自己的建議。
如果一個人不管是做什么事都發生不必要的沖突,把別人弄得頭破血流,不但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好斗的公雞,也覺得你情商偏低;但是如果一個人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事,一點主見也沒有,只會點頭應承,那不但會被認為生性圓滑,這樣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敬。
從社會交往的角度出發,為人處世選擇適當的變通,是一種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體現。
做人要誠信,以誠信為本。可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說到底還是需要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的。所以我們在圓潤處事的同時,一定要記牢:為人誠實,誠信為本。
假想一下與一個不僅在處事上圓滑,而且在為人上也虛偽的人長期交往,如何讓人感覺到放心呢?這樣的人怎么會得到真真正正的朋友呢?
我們時常在感嘆“社會不公,小人當道”,有沒有想過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過于“剛毅”而導致的人際緊張,由于自己的缺乏變通而導致的處事僵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改變一下,去做一個討人喜歡的人呢?
如果你想這樣做,不妨看一下這些建議:
想看準一個人,最好看他對別人做事的方式和思路,這樣會比他對你做事時表現出來的東西更真實、更深刻。但問題是人往往想不到這一點。
看不慣一個人的時候,不要直接和他作對,公開自己和他人的矛盾是一種不理智的做法。要學會避免和預防這種矛盾的發生,同時,處理和你對立的人的最高明的辦法就是把這種看不慣的感覺傳遞給別人,把矛盾“釋放”出去。
在背后盡可能地去說別人的優點,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少說別人的壞話。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不要怕做錯事,一些事情想好以后就要果斷地去做,別讓直覺阻礙你,更不能讓惰性拖后腿。
做完事情后,不要和別人商量或擔心別人對你的評價,更不要去給別人解釋,除非是必要的人,不要老反復琢磨。
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自己認為比較深刻的,在處理實際問題時提醒自己多加留心,沒有必要去和同事分享。這是一種素質的體現,要學會把一些想法“胎死腹中”,不要輕易說出去。
凡事都要多思考、多拿主意,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說法和做法。制度上的漏洞不見得是壞事,你可以通過抓住領導思路的方式,通過對自己有利的途徑和方法來彌補。
思考問題的時候,盡量地顧全大局,不要狹隘。受到委屈的時候,要放寬心胸,不要動不動就想著報復別人,想辦法化解矛盾是打開僵局的最好辦法。不要把別人想得太壞,自己說不定也有不對的地方,要學會換位思考。
在待遇問題上千萬不能要挾領導,但可以提醒領導。在處理一些利益性的東西時,要注意手法和長遠性,不能盲目和草率。
把你所想抱怨的東西看成你正在面臨的問題——在各種復雜的博弈規則下怎樣使事態的發展向著對你有利的方向前進,而那些你沒有辦法去控制和解決甚至是影響的東西要理性地提醒自己不要去想它,因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抱怨它就像抱怨自己的出身一樣,一點積極意義都沒有。
不要怕別人把自己想成傻瓜,關鍵的是自己不要做傻瓜。這就是城府。有些人把世界想象得太復雜,有些人把世界想象得太簡單。其實,這個世界說復雜就復雜,說簡單就簡單,關鍵是你既要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又要學會有一定的城府。既然無法終日蜷縮在安全的殼子里,為什么不愿意正視并適應這個世界?
一旦明白了世界是復雜的、人性是復雜的,我們就擁有了寬容與智慧,城府可以讓我們游刃有余地行走其中。
在職場這個充滿利益糾葛的場合,有城府的人應該了解自己的位置以及這個位置上應有的得體言行。職場新人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有進取心,都想出頭。只要有了城府,我們才能做出與自己身份相符合的言行——什么時候前進,什么時候避讓,什么時候開口,什么時候沉默。
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別人的眼睛審視自己。當今的社會,說一個人不懂事,是一句很重的負面評價了。所謂的懂事、會來事,就是圓通,懂人情世故,知道規矩禮數,說穿了就是懂得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感知自己的言行。如果只能看到自己眼下的一點小利益,只能讓他人反感,談何雙贏?
職場如戰場,而圓潤就是在積累正道的才能、肚量、謀略和權威的同時,也吸取詭道的機智與變通,在自身實力并無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通過選擇對手、隱藏實力、出奇兵等各種手段實現最終的勝利。這是生存之道,與道德無關。
條條大路通羅馬,圓潤的人不會鉆牛角尖。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堅持,什么時候該退讓。他不會對一些微小之事耿耿于懷,也不會傻乎乎地去爭那一口氣。保持頭腦的靈活與好奇心,保持身手的敏捷與眼光的長遠,永遠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圓潤的最高境界是純真。有一道名菜叫作“開水白菜”:高湯歷練,文火焙烘,再箅去沉淀,看似清澈見底,但所有精華都濃縮在湯水中,口感淳厚,回味無窮。最有城府的人,是能夠將一切盡收眼底,取精華,去繁復,遇事沉著冷靜,更為重要的是,還能在這種坦然與冷靜下,保持輕松和單純的心態。
做一個圓潤變通的老實人,人見人愛,人見人夸,事事順心。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事越來越順,人越來越好。
上一篇:用中國智慧進行處世
下一篇:精確地計算時間,合理地統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