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玻利瓦爾——拉丁美洲的民族英雄
——拉丁美洲的民族英雄
西蒙·玻利瓦爾(1783—1830)拉丁美洲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和軍事家。玻利瓦爾青年時期去法國、西班牙學習,1807年回國參加領導委內瑞拉的獨立戰爭,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滅亡后前往卡塔赫納,1817年返回委內瑞拉,建立第三共和國。1819年進軍圣菲波哥大,宣布成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并擔任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總統,1821年重新攻占加拉加斯,徹底解放委內瑞拉,隨后揮師南下,陸續解放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并擔任秘魯、玻利維亞總統,1826年回國,正式行使總統職權。1830年12月17日病逝。
西蒙·玻利瓦爾是拉丁美洲的民族英雄,卓越的軍事、政治謀略家。19世紀初,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下,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對西班牙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經過三十多年艱苦卓絕的解放戰爭,終于推翻了長達三百余年的西班牙殖民統治,贏得了獨立。
玻利瓦爾作為這場民族解放戰爭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以其非凡的智謀、百折不撓的勇氣,領導人民展開了波瀾壯闊的斗爭,解放了包括今天委內瑞拉、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在內的廣大南美地區,贏得了“解放者”的稱號。
玻利瓦爾1783年7月24日出生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一個富有的種植園奴隸主、大工商業者家庭里。他3歲喪父,9歲喪母,由親屬代為撫養,從少年時代起,就接受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熏陶。他的家庭教師西蒙·羅德里格斯,是一位思想激進的青年學者,崇信盧梭和法國百科全書派的思想。
在教師的教育和影響下,玻利瓦爾刻苦學習西班牙所屬美洲殖民地人民解放斗爭的歷史,以及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1790年海地革命的歷史,尤其致力于研讀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深受盧梭的民權和社會平等思想的影響。
為尋求革命真理,探索拉丁美洲民族解放的道路,玻利瓦爾游歷了法國、意大利、羅馬等國。回國后,即投身于爭取委內瑞拉獨立的斗爭。1810年拿破侖的軍隊占領西班牙。西班牙南美殖民地人民趁機發動起義,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1811年,在米蘭達和玻利瓦爾等愛國者的領導下,委內瑞拉宣告獨立,第一共和國誕生。
一年后,共和國被西班牙殖民軍絞殺,玻利瓦爾被迫出走新格拉納達(今哥倫比亞)。在那里,他組建了一支由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愛國者組成的軍隊。1813年初,玻利瓦爾帶領一支僅有幾百名官兵組成的愛國軍開始向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進軍,首先解放了馬格達雷那河上的奧卡尼亞要塞,接著向安第斯山地區進軍。在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之間,隔著高達四千米以上的安第斯山脈,到處是懸崖峭壁,險壑深谷,還有蜇人致命的黑蜘蛛。
在安第斯山東面的庫庫塔要塞,西班牙殖民軍派有重兵把守。玻利瓦爾機智地決定:以調虎離山計甩掉敵人。他制造了一個假情況,派通信兵帶著他給鄰近一支愛國部隊司令卡斯提里奧的親筆信,請其率部隊從后方襲擊西班牙軍,并故意讓敵方截獲了這封信。敵人見信,果然中計,立即從山下撤離,玻利瓦爾率軍順利地進入委內瑞拉。
在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之后,于8月7日解放了加拉加斯。第二共和國重新建立,玻利瓦爾被擁戴為愛國軍統帥,市議會授予他“解放者”的光榮稱號。但是,由于沒有徹底解放廣大有色人種,也沒有分給他們土地,因此,新政權沒有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草原牧民亞諾斯人受西班牙殖民當局的煽動和利用,反而同愛國軍作戰。加之拿破侖崩潰后,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力量得到恢復和加強。1814年6月和8月,愛國軍在杜布埃爾塔等地兩次作戰失利,第二共和國又告失敗,玻利瓦爾先后被迫流亡卡塔赫納、牙買加和海地等地。
面對再次失敗,玻利瓦爾毫不氣餒。1816年3月,在海地人民和政府的援助下,玻利瓦爾率領250人的革命隊伍遠征委內瑞拉,相繼攻占了馬加里塔島、卡魯帕諾,隨即頒布了廢除奴隸制的法令。但是,這個法令還沒有來得及全面實施,西班牙殖民軍的大規模反撲又來到了。初戰的勝利沒有鞏固下來,玻利瓦爾又一次遭到挫折,重新返回海地尋求援助。同年11月,他再次率軍遠征,在巴塞洛納登陸,隨后轉入委內瑞拉東部地區。1817年4月,愛國軍在安哥斯杜拉(今玻利瓦爾城)重創西班牙殖民軍。玻利瓦爾在安哥斯杜拉建立了愛國者的政府,宣布成立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
玻利瓦爾在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中,幾經挫折,毫不氣餒,終于建立了進一步發展勝利的根據地。作為愛國軍的最高統帥,南美解放斗爭的出色謀略家,玻利瓦爾的軍事謀略和政治謀略才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變被動防御為主動進攻。玻利瓦爾從失敗的教訓中深深懂得“防御導致失敗”。他認為,革命戰爭必須進攻,不應該猶豫不決,行動遲緩,妄談博愛。他告誡士兵:“你們要進攻,要在敵人目前所在的那個地方殲滅他們。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勝利。”所以,玻利瓦爾在占領安哥斯杜拉后,即采取積極主動的進攻行動,迅速控制奧里諾科河的入海口,從而建立了比較穩固的軍事基地。
二是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緊密結合。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被西班牙殖民勢力顛覆后,玻利瓦爾曾先后起草和簽署了《卡塔赫納宣言》、“殊死戰”法令。第二共和國被扼殺后,玻利瓦爾流亡到牙買加,又發表了著名的《牙買加宣言》。
《牙買加宣言》是一個反對殖民統治、要求民族獨立的政治綱領,是聲討殖民統治的戰斗檄文。它分析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獨立戰爭的必然性和正義性,表達了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信心和決心,指出,拉美獨立戰爭是為“爭取解放而斗爭”,“這場斗爭從本質上來說是最正義的,從結果上來說,是古代和現代所進行的所有斗爭中最壯麗的和最重要的”,而且,這場斗爭“最終必將勝利”。
這個宣言還提出了在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主張,并強調拉丁美洲人民在爭取獨立的道路上必須加強團結。玻利瓦爾起草、簽署的這些宣言和法令,是在獨立戰爭的重要時刻發布的,它對于動員人民,推進戰爭,從而戰勝西班牙殖民統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是廢除奴隸制度,爭取外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玻利瓦爾從失敗的戰爭中看到,要獲得獨立戰爭的勝利,需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參加和支持。在此之前,玻利瓦爾在獨立戰爭中所依靠的力量,在國內主要是土生白人中的愛國青年;在國外一直期望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國家,尤其是英國的援助。
可是,斗爭的實踐證明,委內瑞拉第一、第二共和國都失敗了,以土生白人為主的愛國軍不能戰勝西班牙殖民軍、鞏固委內瑞拉共和國;英、法、美政府也未給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以援助。
斗爭失敗的教訓逼著玻利瓦爾去尋求新的依靠力量,逐漸地,他在國內開始轉向爭取下層群眾,在國外努力爭取黑人奴隸革命獲勝的海地共和國的援助。為了爭取廣大下層人民群眾的支持,他頒布廢除奴隸制的法令,宣布解放黑奴,答應勝利后給參加愛國軍的黑人、印第安人和亞諾斯牧民分配土地,從而使廣大下層人民群眾投向愛國軍方面來,支持獨立戰爭,參加愛國軍。
同時,也得到了海地共和國的支持和援助,為獨立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利條件。被愛國者稱為“共和國第一黑人”的彼得羅·卡美何,原來是一個黑奴,后來成為獨立戰爭的著名指揮官。
曾與愛國軍打過仗的派斯,是草原牧民亞諾斯人,他參加愛國軍后,成為玻利瓦爾領導下的著名將領。在獨立戰爭中,大致有5000名外國志愿兵先后在玻利瓦爾愛國軍的旗幟下英勇戰斗,其中不少人為委內瑞拉的獨立獻出了鮮血和生命。
1819年2月,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在安哥斯杜拉召開國會,玻利瓦爾被選為共和國總統。在國會上,玻利瓦爾提出了解放委內瑞拉和新格拉納達的具有遠見卓識的軍事計劃。這個計劃從戰略的高度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委內瑞拉沿海地區和加拉加斯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如果一味在委內瑞拉與敵人周旋,一時難以取勝;新格拉納達群眾的革命情緒十分高漲,敵人的力量則相對比較薄弱。因此應當果斷地進行戰略大轉移,奇襲新格拉納達,然后回師加拉加斯,解放整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耐心說服他的將領和士兵,去執行這個高屋建瓴的戰略計劃。
1819年5月,玻利瓦爾1300名步兵和800名騎兵組成的愛國軍,從安哥斯杜拉出發,開始了艱險的解放新格拉納達的進軍。愛國軍穿過1200公里的原始森林,翻越白雪皚皚的安第斯山,渡過鱷魚、電鰻出沒的湍急溪流和阿勞卡河地區,勝利到達索格莫薩河谷。
在經過一系列的激戰之后,8月7日,在新格拉納達首府波哥大的門戶博亞卡河畔的會戰中,愛國軍殲滅了西班牙殖民軍在新格拉納達的主力。8月10日,玻利瓦爾統率愛國軍順利地解放了波哥大,從而結束了西班牙在哥倫比亞的統治。根據玻利瓦爾的建議,委內瑞拉同新格拉納達(包括今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巴拿馬地區)合并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玻利瓦爾當選為總統。
1821年4月,愛國軍在玻利瓦爾指揮下,集中力量對委內瑞拉的西班牙殖民軍發動進攻。6月下旬,在卡臘博博會戰中,愛國軍一舉殲滅了委內瑞拉的殖民軍主力,加拉加斯遂告解放。至此,玻利瓦爾率領的愛國軍終于徹底解放了自己的祖國委內瑞拉。
正當玻利瓦爾領導南美大陸北部人民向西班牙殖民統治者進軍時,在南美大陸的南部,另一位南美民族解放英雄圣馬丁領導著拉普拉塔(今阿根廷)和智利人民已先后爭得了獨立,秘魯也在1821年7月14日宣布獨立,但秘魯的西班牙殖民軍主力卻沒有被消滅。
1822年7月,玻利瓦爾和圣馬丁在瓜亞基爾舉行會晤后,玻利瓦爾決定出兵秘魯,實現解放整個南美洲的偉大目標。1824年6月,玻利瓦爾率領愛國軍第三次橫越安第斯山。8月6日,愛國軍與數量和裝備上占優勢的殖民軍,在海拔4200米的胡寧地區進行了激烈戰斗,在秘魯印第安人的支援和愛國者游擊隊的配合下,玻利瓦爾采取奇襲戰術,以凌厲的白刃戰打敗了西班牙殖民軍。
胡寧戰役后,玻利瓦爾派遣他的青年將領蘇克雷指揮愛國軍繼續向秘魯南部進軍。1824年12月9日,在阿亞庫喬高地平原,愛國軍與西班牙殖民軍進行了最后一次較量。愛國軍以己之長克敵之短,集中優勢兵力,向力量薄弱的中路敵軍猛攻,攔腰切斷敵軍左右的聯絡;緊接著又分兵襲擊左翼,完全打亂了敵人的作戰部署,使敵人陷入了前后不能相顧、左右又遭分割的混亂狀態。整個戰斗不到兩小時,西班牙殖民軍就全軍覆滅了。
阿亞庫喬戰役勝利后的第二天,西班牙殖民軍簽字投降,愛國軍解放了秘魯。1825年8月6日,上秘魯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上秘魯人民為了表示對解放者的敬意,把共和國命名為玻利維亞。1826年1月23日,被愛國軍圍困在秘魯的卡亞俄港的殖民軍殘余,也向玻利瓦爾的愛國軍宣布投降。至此,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三百多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玻利瓦爾,這位拉丁美洲的英雄,以其卓越的謀略,堅定的意志,為拉丁美洲的獨立解放作出了貢獻。但是,長期的戰爭生活和過度操勞,嚴重地損害了他的健康。1830年12月17日,玻利瓦爾在哥倫比亞的圣瑪利亞逝世,終年47歲。
上一篇:蘇秦——懸梁刺股的縱橫家
下一篇:要不斷地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