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主宰欲,這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功課
前些天講課的過程中遇到一位阿姨,她說自己覺得女兒的對象不合適,就用各種手段來拆散雙方,甚至以要對象就和家里一刀兩斷來威脅女兒,后來目的是達到了,可女兒沒有再談婚論嫁的心情,得了抑郁癥,她后悔得不得了。她說哪知道后果是這樣呀,知道這樣我才不做這糊涂事呢。我把這個阿姨的故事講給了一個有同樣煩惱的阿姨聽,她也正用這樣的方法,逼著她的女兒結束一段情感。我問她反對的理由,她說對方離過婚。我問她見過對方沒有,她說怎么能讓他進門。我請她思考,反對的理由站得住腳嗎?她說不知道為什么,我不敢見那位男士,隱約覺得他們很合適,因為女兒現在很幸福的樣子,怕一見面,自己無法反對了,成了的話,你說在親戚朋友面前多沒面子。”我就問她,女兒的幸福與面子哪個重要?
身為父母,要放下主宰欲。身為兒女,遇到父母阻礙自己的婚姻,也不要一意孤行,給父母一個接受的空間,尊重他們。要用智慧、用耐心去化解,不要對抗,要認真考慮父母反對的理由。你們的矛盾只是在于你怎樣才能幸福,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希望你幸福。不要質疑父母希望你幸福的目標,不要批評父母看不起人,等等。
再有,進入孩子婚姻中的那個人,雖然也會與我們的生命發生交集,也是我們世界里的一部分,但主體是孩子。人生唯一能夠選擇的親人就是愛人,其他的親戚都是有血源關系的。全心全意地祝福每個人都能夠愛他所愛。
帶有主宰欲的愛是錯誤的愛,這樣的愛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大多數父母有意無意多少都在主宰孩子,要代替他主導他的人生,但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做人的寶貴就在于能夠展現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無法實現的時候,被父母的思想觀念掌控時,就會產生很多痛苦與不滿,痛苦與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叛逆。孩子的叛逆就來源于此。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讓他往南,他就非要往北。這就是我們家長給予的空間太小,他覺得處處受到阻礙,嚴重的,連反駁都懶得反駁了,就會抑郁。
有一次,我兒子嘆氣,我說,“你有啥嘆氣的,想做啥做啥,上大學了又沒有任務。”他說我是想干啥就能夠干啥嗎?”我說:“你想干啥?”他說:“我想干的就是你畫定的范圍之外的。你范圍內的都是我不想干的,想干的都已經被你槍斃了。”那一次我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難道我們真的了解孩子嗎?真的了解被我們限制的行為嗎?我發現我不了解。我們限制的那些,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嗎?未必。報紙上講,父母帶給孩子的“八大煩”是:查小金庫;嚴防早戀,捕風捉影;只認分數;作息軍事化;不讓上網;不讓看電視;關于美麗的定義;玩,父母限量供應。看看,這些都源于父母無所不在的控制欲。放下主宰欲,這可能是我們好長的一段功課。孩子是他人生的主體,我們只是他生命的助緣。
上一篇:接受生命中的不圓滿
下一篇:放下控制欲,讓孩子隨順自己的天性和意愿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