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
“等”在人生中是許多人最不愿做的事。君不見,公共汽車人滿了,還是有不少人扒著車門往里擠;秩序井然的小汽車道上,眾小汽車正井然有序地行駛,忽然不知從哪就竄過來一輛“加塞”的小汽車;人行道上,綠燈還沒亮,過馬路的人就等不及了,快步穿行;……“等”,在生活中,被人們認為是“慢”的代名詞,是“不作為”的同義詞。
其實,“等”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像“寧停三分,不搶一秒”、像“萬事俱備,只欠(等)東風(fēng)”,都形象地說明了“等”的重要性。“等”是一種積聚的過程,是一種行動奮發(fā)過程中的休息站。有時“等一等”,更是為了進一步。
有師徒兩人,一大早就行路,走了好久,過了一條小河后,徒弟感到又累又渴,就對師傅說:“歇會吧,師傅。”
師傅坐下來,打開水囊,發(fā)現(xiàn)里面一點水也沒有了。于是對徒弟說:“你到咱們剛過來的小河邊打些水吧,小河的水很干凈,想來一定甜美,灌滿些,一會兒還要趕路。”
徒弟拿過水囊,向小河邊走去,過了一會兒,徒弟空著水囊走來。
師傅看了看滿臉愁容的徒弟,問:“為什么不打些水來?”
徒弟氣憤地說:“師傅,河邊有一伙剛過河的馬隊,那些商人讓馬站在河邊正給馬洗涮呢?師傅,我們再找一處有水的地方吧。”
師傅笑了,他說:“走,我們再去那條小河看一看。”
徒弟一百個不情愿地嘀咕著跟著師傅。“換一條河吧,干嗎非得在那條骯臟的河里打水呢?”
師徒二人走到河邊,河邊馬隊已看不見了,只剩下一條清清的、靜靜的小河在他們面前。原來徒弟一來一去的時間,馬隊的人已經(jīng)走了。徒弟大睜著眼,看著清清的小河。
師傅說:“等一等,你看水不就清了嗎?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啊!”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等來的”。最典型的例子,三國時諸葛亮赤壁大敗曹軍,等的就是東風(fēng)來臨。因此,無論你想事業(yè)有成,還是想成為某個領(lǐng)域的專家,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學(xué)習(xí),等以時日,才能達到目的。
有些人認為“等”是“慢”或是“不作為”意思。這是不對的,“等”分幾種,一種是具備了某些條件,還須再“等”促化劑;一種是在遇到了坎坷或困境時,暫時的“等”,是為了冷靜思考,“冷處理”;一種是遇到不能解決,“停(等)”是為了更進一步,以退為進;還有一種是真的不作為,“等著”、“等著”,人就消沉下去了。
因此,我們對“等”要有正確的認識。有時我們的人生之路走不下去了,那就停一下,“等一等”,記住世界上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等一等,水就清了,停一停,積蓄力量,生發(fā)智慧。
人不是萬能的,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等一等”,也許就會有轉(zhuǎn)機的可能。“等”不是在白白浪費時間,“等”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是再次選擇的過程,也是放棄或從頭再來的過程。
上一篇:《江面到底有多寬》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清者自清,濁者白濁》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