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生活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就像宮殿里會有傷心之事,茅屋里也會有快樂的笑聲。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展示的,還是我們關注的,大多是風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于是,站在城里的人,向往城外人;而一旦出了城,就會發現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所以,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將自己的眼光一直投注到他人的生活上,因為,生活真的是你自己的,過好過壞自己負責。
在一條河的兩岸,一邊住著百姓,一邊住著僧人。百姓們看到僧人們每天無憂無慮,只是誦經撞鐘,十分羨慕他們;僧人們看到百姓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樣的生活。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渴望著:到對岸去。
一天,百姓們和僧人們達成了協議。于是,百姓們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們過上了百姓的日子。
幾個月過去了,成了僧人的百姓們發現,原來僧人的日子并不好過,天天誦經受約束的日子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便又懷念起以前當百姓的自由自在生活來。
成了百姓的僧人們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煩惱、辛勞、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僧人的種種好處。
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著:到對岸去。終于他們換了回來。
由此可見,人們眼中的他人的快樂,并非真實生活的全部。那些認為自己生活很差的人,實際是他們心靈的空間擠滿了太多的“負重”,因而無法欣賞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
不要去羨慕別人的花園美麗,因為你也有自己的沃土。也許你的花開得不如別人的鮮艷奪目,但你的花仍具有觀賞以外的價值。
常算算命運給你的恩典,你就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不比身邊的人差,而有缺陷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善待它,讓它同樣發揮出最大潛能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一家家里啥難事沒有,所以,不要太去關注他人表面上的現象。也許他人光鮮亮麗的背后有太多你不知道的辛酸。
人堅決不能有攀比心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是令他人羨慕的地方,發現自己所長,發揮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比什么都強。
上一篇:《買像》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京臺請客》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