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貪“小利”而壞“大德”
《菜根譚》中寫道:“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心中出現一點貪婪或偏私的念頭,那他就容易把原本剛直的性格變得懦弱,原本的聰明被蒙蔽,變得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腸變得殘酷,原本純潔的人格變得污濁,結果是毀壞了一輩子的品德。所以,古代圣賢認為,做人要以“不貪”兩字為修身之寶,這樣,才能超越他人,戰勝物欲,度過一生。
一只已經裝滿水的杯子,肯定不能再往里面加水了,否則,杯子里的水就會溢出來;一根已經完全拉展的皮筋,絕對不可以再繼續拉了,否則,它就會崩斷。這種“滿盈緊崩”的道理,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但是,一旦將這種現象與克制我們自己的欲望聯系起來,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清楚、想明白、做得到的了。
俗話說:“欲海難填。”為什么?因為貪欲往往會膨脹。
很多人都見到過賭徒在賭場中的情景,贏的人固然開懷大笑,可輸的人卻是頓足捶胸。但是,不管是輸是贏,卻往往沒有人愿意輕易地離開賭桌。因為贏了錢的人想贏更多,而輸了錢的人想撈回本錢。最后,贏的人仍會輸得精光,輸的人只會輸得更慘。
秦朝時,宰相李斯可以說是聲名赫赫、不可一世。后來,李斯因罪成了階下囚,臨行刑的時候,他對自己的小兒子說:“我和你還能夠牽著咱們那條卷尾巴的黃狗,穿過上蔡縣城的東門,到山上去獵野兔嗎?”這正是一個為物欲所累者重新渴望過平靜恬淡的生活的真實寫照。然而,他此時才想到返璞歸真,為時已晚!
一部《紅樓夢》,寫的就是一個富貴至極、金玉滿堂的大家族,從“盛”到“衰”、由“滿”至“損”的變化過程。
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江山,天下財富皆歸他所有。然而,這位始皇帝卻偏偏沒有滿足。為了滿足自己的奢欲,秦始皇在秦都城附近大興土木,制造阿房宮,修造驪山墓,所耗民夫竟達70萬人以上。據記載,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達700多米,南北差不多115米。殿門用磁石砌成,目的是防止來人帶兵器行刺秦始皇。除此以外,秦始皇單在咸陽周圍就建宮殿270多座,在關外的行宮竟有400多座,關內有300多座。
修建這樣龐大的工程,當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據估算,當時服兵役的人數遠遠超過200萬,占當時壯年男子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龐大的工程開支加上龐大的軍費開支,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糧飽,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悲慘局面,致使民不聊生,百姓過著“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的痛苦生活。最終,秦始皇的“萬世皇帝夢”只維持了短短15年。
從古至今,很多人愛財慕富、貪戀榮華,可是有誰能夠把金銀珠寶永久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呢?無論是權傾朝野的王公貴族,還是君臨天下的帝王,都沒有人能夠做到。錢財權勢永遠是在“流轉”的,它們不是某個人的私屬品,沒有人能夠長久地獨占。如果我們的品行道德能夠與財富、權勢相得益彰的話,那才算是擁有真正的財富。
面對“利”與“害”,人應該怎么做呢?《勸忍白箴》中講到“利害”時認為:“利是人們都喜愛的,害是人們都畏懼的。害就像利的影子,形影不離,怎可以不躲避。貪求小利而忘了大害,如同染上絕癥難以治愈。毒酒裝滿酒杯,好飲酒的人喝下去,會立刻喪命。這是因為其只知道喝酒的痛快,而不知酒對腸胃的毒害。遺失在路上的金錢自有失主,愛錢的人奪取而被抓進監牢,這是因為其只知道看重金錢的取得,而不知自己將受到關進監牢的羞辱。用羊引誘老虎,老虎貪求羊而落進獵人設下的陷阱;把誘餌扔給魚,魚貪餌食而忘了性命。”
人們大都喜歡“名利”,“成名”能夠讓人有成就感,讓人精神振奮;“得利”能夠讓人有滿足感,讓人心情愉悅。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懼怕災難,災難令人痛苦,使人心智受到損害。所謂“趨利避害”,是人的共同心理,無論是“君子”或是“小人”,在這一點上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追求名利、躲避災害的方式不同罷了。那些愚昧而不知事理的人,總是被眼前微小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記了其中可能隱藏的大災禍,只見“利”而不見“害”,最后導致自己“壞了一生人品”,毀了美好的前程。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人為人處世應有自己的原則,表現出自己的道德水準。“非分之想不可有,不義之財不可要,非己之物不動心”,人若能堅持這三條,在“錢財”這一關是足以把持住自己的;相反,人如果做不到這三條,就可能給自身招致麻煩,甚至是災禍。這對于個人來說是如此,對于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國家來說,同樣如此。
古時,四川的西部有個叫作“蜀”的國家,那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很是富庶。離它不遠的秦國早就對這塊富饒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據為己有。可是通往蜀國的道路非常險峻,有陡峭的懸崖絕壁和萬丈深谷,人一跌下去就會摔得粉身碎骨。由于進攻蜀國的道路無法暢通,秦國再虎視眈眈,一時也對其無可奈何。
蜀國的國君生性貪婪,總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來滿足自己對金錢的貪欲,有時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秦惠王從派去蜀國探聽消息的人口中得知了蜀王的性情,覺得有機可乘。他苦苦思索了許久,終于想出了一條計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雕刻了一頭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下面放了很多金銀珠寶,然后讓人放出消息說那頭石牛會屙金子。
蜀國的探子把這件“奇聞”告訴了蜀王,蜀王聽后羨慕不已,心想:“要是我有這么一頭石牛,天天給我屙金子,那該有多好啊!”正在此時,秦國的使者來了,他對蜀王說,秦惠王為了表示秦蜀友好的誠意,決定把會屙金子的石牛送給蜀王。
蜀王大喜過望,他聽使者說那頭石牛的身形巨大,要從秦國運到蜀國來恐怕很不方便,急忙保證說:“這個不成問題,貴國國君既然肯把石牛送給我,我哪有不想辦法把它運到我國來的道理呢?就請你們的國君放心好了。”
為了能讓石牛順利到達,蜀王不顧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在國內征調了大量民工,把懸崖挖開了,把深谷也填平了,把秦國通向蜀國的險徑都修成了平坦大道。然后,蜀王派了五個大力士到秦國去迎接石牛。
貪心的蜀王哪里料得到,秦惠王早已派遣軍隊悄悄跟在石牛后面,隨著石牛進入蜀國,一舉滅掉了蜀國。
古人說:“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餌不見鉤。”人在利益的誘惑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和冷靜,仔細權衡利弊,千萬不可貪圖小利、因小失大。
上一篇:自省自律,自制者強
下一篇:融會貫通,創造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