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好與壞,都在一念之間
有個青年去拜訪山中的智者,詢問極樂世界與地獄分別都在哪里。智者說:“極樂與地獄,都在我們心間。”青年搖頭表示不解。
智者突然開始咒罵這個青年,他的言語惡毒,青年大吃一驚,連忙詢問智者是否不舒服。沒想到智者越罵越過分,說青年是個一事無成的紈绔子弟,竟然還不知好歹地來拜訪自己,真是臟了自家的地板。青年再也遏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揮拳向智者打去。智者連連躲閃,對青年說:“現在你是在地獄呢,還是在極樂世界?”
青年冷靜下來,想起自己剛才面目猙獰,可不是就像地獄中的惡鬼?而想通后的自己面容祥和,難道不像是在極樂世界?可見地獄與極樂,的確就在人的一念之間。
智者說,地獄和極樂都在我們心間。當你愿意用一顆開朗溫和的心面對別人,世界就是天堂;如果心中充滿怨恨與不忿,世界就是地獄。我們不論做多少事,都是為了滿足心靈的需要,選擇天堂還是地獄,都在我們一念之間,這個“一念”非常重要,它決定了我們的心情,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每一天我們都有很多念頭,與人相處時,如果存有善念,就會使二人的關系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可能結下仇恨。我們能掌握住的不過是意念浮動的那一刻,如何才能保持對人的友善?要記得對他人友善就是對自己寬容。不論天堂或地獄,都離不開他人的態度,何必與人紛爭不休?人與人最關鍵的并不是沖突,而是共存的愿望。
既然是同一個念頭,為什么不讓自己多想一些善念?善良的人因為內心有光明,才能在看穿世事之時仍然保留自己的夢想,保留對他人的信任。對于一個生命來說,什么是關鍵?人心的純潔就是關鍵。守住內心的單純,生活就是天堂,至少自己能夠筑起一個天堂。在這個天堂里,人與人的關系更多的是牽掛,即使有辛苦,有極大的艱難,也不會覺得心累。
一只驢一生為主人操勞,老了以后,主人心善,希望它頤養天年,就不再讓它干重活,每天拉點不沉的貨物,大部分時間,放它在家里悠閑度日。這一天,驢子老眼昏花,掉進路邊的一口枯井中。枯井很深,驢子躍不出去,主人也碰不到驢子,井外的人無計可施。
驢子在井中抱怨自己太不小心,聽到井外主人喚著它的名字,禁不住一陣難過。主人實在沒有辦法,驢子也知道自己出不了這口井,看來只能死在這里。
第二天,主人拿鐵鍬將井周圍的土弄到井里,驢子以為主人要埋了自己,萬念俱灰,閉上眼等死。突然,它想到主人的慈愛,想到自己的朋友們,它越來越不想死,就睜開眼睛拼命想辦法。土不斷落在它肩上,它靈機一動,將土踩在腳下,沒多久,井被填滿,驢子也順利脫險。它有點后怕,幸好自己沒有放棄那一線生機,不然,這口井就是自己的棺材!
生與死有時也在一念之間。故事中的驢子可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它沒有放棄那一線生機,于是得到了轉機,這樣的“一念”是福音,驢子抓住了這個機會。那些自怨自艾,無所作為,任由自己消沉的是不智之人;能夠將劣勢轉化為優勢,憑借自己的努力扭轉局勢的人,就是明智之人。生死一線之間,明智,就是對生命的不放棄。
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明智”這個詞,明與智,明在前,智在后,明就是光明,即使身邊一團黑暗,看不到轉機與希望,也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堅持,就有希望。明智者會把陰影留在身后,相信光明就在前方。在行事之時,明辨是非,看準時機和關節;在獨處之時,反思自己,盡量做到克制與從容。人生道路漫長,每個人都要學會抓住那些最重要的東西,舍棄那些不必要的枝枝蔓蔓。
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有兩個愿望,一是成功,二是內心的充實,二者都要靠著一顆明慧的頭腦才能得到。做事,要抓住事情的關鍵,做人,要抓住性格的關鍵。那些懂得善待自己,不迷惑、不傾斜,端正地走自己道路的人,就是聰慧的明智者。
上一篇:大多數煩惱來源于想象
下一篇:學著對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