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規 碗凈福至,感恩惜福。
闡釋說明 現在的孩子吃穿不愁,在基本的生活需求上從來沒有想得而不能得的東西,慢慢地也就養成了浪費、不懂得珍惜的壞習慣。讀小學前,孩子比較嬌氣,吃飯往往先吃菜,等菜吃得差不多了,肚子也就飽了,飯碗里的飯經常剩下來。事情雖小,但長此以往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必定有害無益。于是,家里就討論訂立家規,把愛惜糧食、珍惜所得的品質一點一滴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和品德。
家規正式訂立的第一天,孩子放學回家,剛進家門就看到了熱騰騰的紅燒肉擺在桌上,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想夾一塊填填肚子。這時,我從廚房里走了出來,立刻制止了他。孩子疑惑地問:“為什么不能吃?”我笑瞇瞇地說:“這是家規,不能在沒到飯點時吃菜。”他聽后乖乖地回房做作業去了。到了晚飯時間,孩子欣喜若狂地坐在椅子上,等菜全部上齊后全家開始吃飯。孩子馬上夾起一塊肉往嘴里送,香噴噴的紅燒肉入口即化,一連吃了好幾筷,飯卻沒動一下。我輕輕地說了句:“碗凈福至,小心福氣不來找你了!”他立刻領會,開始吃起米飯。吃完了飯,外婆想把剩菜倒了,他就立刻點點墻上的家規,外婆只能“照單全收”,把剩菜全部消滅干凈。看來,家規的作用初步顯現了!
現在,孩子知道自己的飯量,絕不多盛飯、多夾菜。有什么好吃的也是先想著給長輩吃,有時還會把在學校吃到的好吃的水果帶回來給我們分享,真正開始懂得長輩的辛勞。
獎勵方式 吃飯“光盤”是理所應當的事,無所謂獎勵與否;對師長的感恩行為則可予以獎勵,累計感恩行為五次,可以到書城購買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看一場電影或踏青游玩一次。
懲戒方式 除身體不適等客觀原因外,發現剩飯,第一次告誡,第二次抵消獎勵一次。
【王浩睿家庭】
上一篇:閱讀是一種高貴的堅持,堅持的背后是幸福的收獲
下一篇:要有同情心,不可以嘲笑殘疾人或者成績差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