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拼死拒叛軍
張巡原是唐玄宗時的真源縣令。安祿山叛變以后,他的上司譙郡太守楊萬石投降了安祿山,逼他為長史,命令他帶領千余人去迎接叛軍。
張巡帶兵路過雍丘,當時的雍丘縣令也已投降了敵人,因押送囚俘外出未歸。這使暗暗立下舍身報國決心的張巡終于等到了機會,他立即率軍襲取了雍丘。
雍丘縣令令狐潮聞訊以后,勾結叛軍回來奪城。叛軍一下子來了四萬多人,把個小小的縣城團團圍住,連續攻打,形勢十分危急。
但張巡卻不驚慌,他一面用保國保民的大義激勵將士,一面沉著冷靜,嚴密防守,竟成功地把四萬余敵軍拒于城外,不能攻進一步。
幾天過去了,城中的箭用完了。張巡就讓城中軍民扎了一千個草人,給草人披上黑色的衣服,用繩子拴了,夜間從城上縋下。叛軍發覺了,以為是官軍偷襲,一時萬箭齊發,紛紛向草人射去。
等到叛軍發現上了當的時候,草人已被收回城上去了。這一次得箭數十萬支。過了幾天,張巡命令把城上的草人再縋下去。叛軍上了一次當,這次便不肯再射,還嘻嘻哈哈地向城上笑罵。
張巡見敵人麻痹,便動員了五百名敢死壯士,趁一個漆黑的夜晚,縋下城去,以迅猛的聲威,突然殺入叛軍營中。
叛軍毫無準備,一時間大亂,許多帳幕被燒毀,許多敵軍被殺,敗退出十幾里才站住腳。等到叛軍緩過神來的時候,張巡派出的五百名官軍,早已安全返回城中。
叛軍圍困雍丘四個月,城中以千余守軍抵抗四萬敵人的攻打,不但縣城巍然不動,而且還連連打了幾次勝仗。
最后令狐潮不得不撤圍而去。后來附近的州縣先后都淪入叛軍之手,叛軍又去攻打睢陽。睢陽太守抵御不住,派人向張巡求救。
張巡考慮到睢陽地勢險要,又在運河中段,是江淮一帶的屏障,地位比雍丘重要的多,所以便率領部下,沿運河向睢陽轉移。這時他的隊伍已擴大到三千人,經過寧陵的時候,和叛軍楊朝宗相遇,張巡率麾下大將雷萬春、南霽云等身先士卒,攻入叛軍陣中,左沖右突,拼命沖殺,他的一口大刀,所向披靡,敵軍碰到的,非死即傷。
將士們越戰越勇,直打的叛軍大敗而逃,死傷一萬多人,尸體扔到汴水里,竟把河水都堵住了不能流淌。張巡終于趕到睢陽,實現了跟許遠的會合。
不久,朝廷下詔,拜張巡為主客郎中兼河南副節度使。許遠自知軍事方面不及張巡,便主動把軍務全部交給張巡主持,自己全力負責糧餉工作。
張巡和許遠的團結對敵,導致了官軍上下一心,士氣大振,共同堅守著這座重城。朝廷對他們的指揮很滿意,又一次下詔,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侍御史。
后來,長安失陷了,玄宗奔向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史書上稱他為肅宗。由于睢陽像一顆釘子一樣,橫插在叛軍地盤里,影響了叛軍向唐軍的行動計劃。所以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于唐肅宗至德二年正月,派大將尹子奇率兵十三萬來攻睢陽。
睢陽守軍只有六千八百人,兩軍對比是一比二十。但是,由于張巡善于守御,加之全軍上下,同仇敵愾,所以士氣極高。雙方晝夜苦戰,攻城的叛軍遭受了重大傷亡,十六天中竟損失戰將六十人,士兵二萬多。
尹子奇屢戰不勝,后來采取了增兵圍困的策略。他先后調動了二十余萬人,把睢陽城圍的水泄不通,守軍堅守了幾個月,城中的糧食沒有了,這是對睢陽的最大威脅。
張巡派南霽云殺出重圍,向附近的唐將賀蘭進明求救。但賀蘭進明等人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又嫉妒張巡的聲威,竟然觀望不救。賀蘭進明在一座大廟里設宴款侍南霽云,想把他留下。
南霽云想起主帥張巡等的艱危處境,流著淚說:“城中將士已一月無食,我不忍獨享?!闭f著拔出佩刀,斬下一指,然后騎馬而去。座中陪飲的將士全都被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出門的時候,南霽云回馬一箭,射向廟門的佛塔,憤憤地說:“我破賊回來,必滅賀蘭進明!”
求救無望了,面對強大的敵人,怎么辦?張巡和他的將士們沒有動搖,他們約定,就是餓死、戰死,也決不向叛軍屈服。他們把一切可吃的東西都吃光了,甚至把甲胄上的皮革也煮了充饑,最后餓得都站不起來了。但將士和居民們堅守睢陽的士氣絲毫不減,站不起來,他們就坐在城上向敵軍投擲石塊。最后,全城只剩下了四百人。
叛軍攻進城的時候,剩下的守軍們餓的連武器都舉不動了,但是還都怒目斥敵。睢陽的微弱的兵力,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人,在內外無援的情況下,經過十個月的苦戰,終于悲壯地失守了,張巡、南霽云、雷萬春、許遠等三十六名將領全部遇難。
睢陽雖然最終沒能守住,但它卻長期地拖住了數十萬叛軍,并且消滅叛軍數萬人,為唐朝廷整個平叛戰局的扭轉和國家的重新統一,張巡和他的將士們,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上一篇:弟弟勇斗鱷魚
下一篇:張良橋邊撿鞋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