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有度,追求也是如此
人生,一定是要有追求的。沒有追求的人生,就像是失去航向的船只,最終不知所蹤。通常情況下,追求越明確,越容易對我們的人生起到指引的作用。然而,所有追求的目標都一定能實現嗎?事實并非如此。大多數情況下,有些幸運的人能夠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但是有些人雖然非常努力,卻未必能夠實現目標。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在客觀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卻一味不擇手段地想要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就未免有些過于執著,也會使事情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
凡事皆有度,追求也是如此。當追求過度時,就不再對我們的人生起到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而會導致正常的追求變成貪欲,反而事與愿違。現代社會物質極度豐富,很多人都喜歡與他人攀比。例如,同事家換大房子了,那么原本三口人住著三居室的你也要馬上借錢換房;同事買車了,雖然你家距離單位步行不超過5分鐘,但是車卻是不能不買的;閨蜜買了一條名貴的項鏈,你怎么能光溜著脖子參加聚會呢,也必須去買一條……說起項鏈,我們未免想起莫泊桑筆下的《項鏈》,那串借來的項鏈給馬蒂爾德原本平凡的一生帶來了莫大的改變。這就是所謂的過度追求,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毫無疑問,人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是沒有任何錯的,錯就錯在有些追求必須有止境,不能無限制地去縱容。過度追求不但會讓我們變得貪婪,使我們陷入貪欲的深淵,也會導致我們因此而變得焦慮不安。試想,你的心里有一個永不滿足的黑洞,讓你總是覺得虧空,你又如何得到幸福和滿足呢!
曾經,有個年輕人每天都郁郁寡歡,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獲得快樂。為了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他不遠千里找到智者,希望能夠從智者這里找到獲得快樂的方法。聽到年輕人的描述之后,智者一語不發,而是起身去柴房里拿來一個破舊的背筐,指著遠處的青山說:“你去爬那座山吧,沿途如果看到有什么好的、值得擁有的東西,你就把它們放到背筐中。”年輕人雖然疑惑不解,但是卻點頭答應照做。他背著背筐一路往山上爬去,不管是看到奇形怪狀的石頭,還是看到鮮艷的野花,都毫不例外地把它們撿起來放到背筐中。就這樣,年輕人越來越覺得沉重,原本輕松的步履也漸漸緩慢。
足足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他才爬上不太高的山峰,卻驚訝地發現智者早已在山頂上等他了。智者問:“年輕人,有何感想嗎?”年輕人想了想,回答道:“原本還算輕松,但是背筐里的東西越來越多,我也感到越來越累。”智者笑了,說:“是啊,這就是你為什么不快樂的原因。你不停地撿起那些你認為好的東西放到背筐里,但是你的體力卻是有限的。如果你能丟掉一些東西,就又會覺得步履輕盈了。這就像人生一樣。一個人在呱呱墜地時是無欲無求的,逐漸長大后,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追求越來越多,撿了西瓜也不愿意丟掉芝麻,因而導致內心的負擔也越來越重,如何還能笑得出來呢!”
年輕人疑惑地問:“那么,我應該怎么做才能再次變得輕松呢?”智者回答:“減少追求。人生中美好的東西實在太多,一個人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你只需要追求你最想要的,其他無關緊要的欣賞足矣,無須占有。”聽了智者的話,年輕人恍然大悟。
追求是我們人生不斷向前的動力,也是導致我們疲憊不堪的原因。因而,我們在追求很多事物的同時,必須仔細斟酌這些東西是否是我們真心想要的。如果我們盲目地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不根據自身的負重情況適當舍棄,我們的腳步必然越來越沉重遲緩,我們的人生也必然失去跳躍的能力。
人生總是這樣,有舍有得,只有舍棄,才能得到。很多時候,我們迫不及待想要得到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終卻發現這些事物并不完全符合我們的需要。為了這些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而耗費有限的生命和精力,豈非得不償失。如此想來,我們應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真正的追求中去,才能擁有更加充實的生命。
過多的追求,不但分散我們的精力,耗費我們的生命,而且會給我們帶來莫名其妙的焦慮。因為眼睛總是盯著遠方的追求,我們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好,從而變得浮躁,無法真正靜下心來享受生活。當我們因為焦慮而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時,不如放下不那么急迫的目標,欣賞路邊的美景吧。哪怕只是一株野草或者一朵小花,也是竭盡全力地綻放。
上一篇:沖破思維的墻
下一篇:初入社會,鋒芒畢露更容易被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