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工作的重點,而不是糾纏下屬的小過錯
一些管理者很喜歡揪住員工的“小辮子”不放,這絕對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一個上級領導總是抓著這些小事不放,本身就是種缺乏寬厚胸襟的表現,這會為領導者的權威形象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孔子曾經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學會縱觀大局,千萬不要過分糾纏在一些小事情上,這樣往往會因小而失大。趙國有個人家中鼠患成災,于是就到鄰國買了一只貓。但是,賣貓的人卻告訴他雖然貓能滅鼠,但是卻喜歡咬雞,即便如此這位趙國人依然把貓買回了家。過了一段的時間,家中的老鼠被貓全部的消滅干凈,可隨之而來的麻煩也顯現出來。正如當初的賣家所言,貓將家中飼養的雞全部咬死。于是,這位趙人的兒子便問他的父親:“為什么不將貓趕走呢?”言外之意是說,雖然這只貓滅鼠有功,卻也給家中帶來了麻煩。這位趙人卻說:“你應該知道咱們家最大的禍害在于有鼠,而不是沒有雞。如果家中有了老鼠,它們就會偷吃家中的糧食,咬壞我們的衣衫,毀壞我們的器皿,打穿房子的墻壁,使我們一家人挨餓受凍。所以,消滅老鼠是我們家的首要任務。而沒有了雞,頂多是不再吃雞肉。可一旦趕走了貓,家中又會引起鼠患,我們斷不能因小而失大。”
這個故事包含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只是盯住他人的缺點與問題不放,就不能去團結他人,充分地調動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同樣,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糾纏細節末枝,以偏概全,不去抓住要害問題做工作,而是沒有雜論無章,沒有重點的去工作,并不能帶來很好的工作效率。所以,無論是用人還是做事,都應該學會尊重主流,不要因為一點兒小事情妨礙事業的發展前景。你必須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一名管理者,我們要用他們的才能,而并非他們的過失,不能總將眼光放在那些過失上面。
《列子》中有著這樣一段話:“要辦大事的人,不計較小事;成大功業的人,不追究瑣事。”縱觀我們的先人,他們從不將小節作為一個人能否成就大事的關鍵。他們所提倡那些做大事者,應該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而不是過分糾纏在細枝末節上。他們看重的是這些人的才干,而非只看存在的問題。同時,還有能夠寬容別人的過失與不足,不因為人有某一方面的缺陷就放棄使用。
歷史上那些明智的統治者也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廣泛招賢納士,募集天下有智慧的賢者為自己的統治服務,進而完成自己的宏圖霸業。相反,那些嫉賢妒能,因為別人有一點問題,就擱置人才不用的人就顯得十分愚蠢。
相傳子思在前往衛國的時候,曾向衛王推薦荀戀,他對衛王說:“他的才能可以率領五百輛戰車,大王可任命他為軍隊的統帥。如果能夠得到他的輔佐,就能夠天下無敵。”然而,衛王卻說:“我知道荀戀的才能可以成為統帥,但是聽說他當小吏之時,去百姓家里征收賦稅,吃過人家兩個雞蛋,任用此人恐怕不妥。”子思說:“自古以來,圣明的君主選用人才,就好像高明的木匠一般。在選用木材的時候,拋開它不可用的部分,只用它可用的部分。像梓樹、杞樹這樣的樹木有一圍之大,但已有幾寸腐爛之處,而那些優良的木匠卻不會因此而放棄它。大王可知這是為何?那是因為木匠知道它的妨害很小,最后仍可以做成非常珍貴的器具。現在,大王正處在戰國紛爭的年代,更應該廣泛地選取可用之才。只因為兩個雞蛋而放棄了如此的棟梁之才,這種事情萬不能不讓鄰國知道。”聽罷子思的一番告誡,衛王再一次拜謝說:“多謝先生的指教!”
衛王險些因為兩個雞蛋放棄了一個軍事統帥,若不是聽取了子思的意見,哪里再能尋得這樣一個領兵打仗的得力干將呢?通過荀戀的故事給職場的領導者予以警示啟發,千萬不能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放棄了一個有大才能的“良材”。如果只是任用一些沒有問題,也沒有才干的“庸人”,那你的疆土將很難得到擴展,受影響最大的也只能是領導自身的利益。
上一篇:職場-把公司當自己的家,不是個好習慣
下一篇:職場-抓住機會,在其他部門也要混個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