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不要驕傲自滿——鄧拓的教子法則
鄧拓是我國當代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家、詩人。在鄧拓的一生中,他不但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子女要求也十分嚴格。
有一次,女兒小虹的學校要求學生們寫一篇作文,題目叫《我的爸爸》。老師還特別叮囑小虹,讓她回家請爸爸講一講自己的革命經歷。誰知道,小虹回家后央求了半天,鄧拓卻只是微笑著說:“我那時天天出報紙,沒沖過鋒,沒殺過敵人,有什么好講的啊?”最終,他也沒有給女兒講自己的戰斗經歷。
其實,鄧拓覺得自己當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根本不值得拿出來炫耀。多年后,孩子們也理解了父親的謙虛,并對父親高尚的品質由衷地敬佩。
1965年,鄧拓的兒子鄧云高中畢業,被選拔到航校接受訓練,當飛行員。鄧云的母校希望鄧云能在歡送大會上講幾句。鄧云回家后,就問爸爸該講些什么。鄧拓沉思了一會兒,嚴肅地對兒子說,“現在帝國主義還在橫行,世界還不安寧,作為一個空軍戰士,應時刻準備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衛祖國,支援世界上被壓迫的人民。”
后來,在送別兒子的車站上,鄧拓又對兒子說:“我們那時參加革命,都要千辛萬苦地尋找黨組織,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今天你們參加革命,人民敲鑼打鼓地歡送你們,多幸福啊!干不好能對得起誰?”鄧云用力地點點頭,表示一定會銘記父親的囑托。
入伍3個月后,鄧云途經北京,鄧拓和妻子去看望他。當見到鄧云后,鄧拓仍然鄭重地告誡兒子說:“在部隊里不要驕傲自滿,不要搞特殊化,要和工農子弟搞好團結,學習他們身上的好品質、好作風!”聽了父親的話,鄧云回到部隊后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做出了不少成績。
<<<家教家風感悟
鄧拓一生都在給自己的子女做表率,時刻不忘教導子女不要驕傲自滿,不要搞特殊化,十分注重對子女品質的培養。在他的教導下,孩子們也都很出色。
猶太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直都很重視教導孩子謙虛。在《塔木德》中,對謙虛也有著嚴格的規定:“就算一個賢人,如果他向人炫耀自己的知識的話,那么他還不如一個普通人。”
謙虛的人,能夠很客觀、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又能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既能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又很清楚不論這個成績多么優秀,對于經營人生這項偉大的事業來說,只不過是添了一磚一瓦。就像人們在稱贊牛頓時,他謙虛地說,自己不過像是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撿到幾片漂亮的貝殼而已。一個人有才華固然令人敬佩,但如果再具備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品行,就更值得敬佩了。
所以,父母應從小適當培養孩子謙虛的品行,哪怕在一定程度上要展示自我,也要懂得戒驕戒躁、多向他人學習的道理,這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1.經常陪孩子讀一些經典書籍,或講一些優秀人物的事跡
孩子都喜歡讀各種故事書,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了解書中人物不驕傲、不自滿的優秀品質,從而引導孩子要向書中的人物學習,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或者為孩子講一些優秀人物的事跡,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知識和品行還遠遠不夠,所以沒有理由那么驕傲,從而激勵孩子以這些人物為榜樣,多多向他們學習。
2.父母給孩子做好表率
鄧拓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時刻都在為孩子做好表率,用自身的言行影響孩子,從未有過驕傲自滿的表現,因而也讓孩子深受影響,養成了優秀的品質。
孩子是最容易受父母影響的,父母怎么說、怎么做,孩子時刻都能聽到、看到。如果父母平時說話、做事都很謙虛、禮讓,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說法、做法,成為一個不驕不躁的人。相反,如果父母動不動就看不起別人,對別人經常流露出不屑,經常議論別人的缺點,孩子就會受到影響,只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嘲笑別人的短處。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時刻給孩子做好示范。如果發現孩子有了驕傲自滿的表現,更要及時指出來,幫孩子糾正。
上一篇:教孩子正確面對朋友之間的沖突
下一篇:敢于摘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