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逆境不悲傷
快樂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生活狀態,然而,并不是每個人在一生之中所有的時候都是快樂的。悲傷乃人生常態,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而面對不如意,人們能做的就是不流淚、不悲傷。其實美好生活就是人們不斷戰勝悲傷的結果。
有些逆境或許是上天刻意和人們開的玩笑,是人們無從避免的,但只要你能換個角度看問題,多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些經歷就會成為你人生中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會讓你更好地成長。
“天災”曾讓多少人無家可歸,“人禍”又讓多少人妻離子散,人能左右自己的情緒,卻無法避免“天災人禍”的發生。災難既然無法避免,所以,人要學會不悲觀,從困境中振作起來。
汶川地震讓多少人陷入了災難,當地震來襲,多少人在頃刻間失去了家園,多少人在頃刻間失去了親人。一個個令人心碎的畫面刺痛著每一個人的心,死亡面前那一張張哭泣的面孔,廢墟之前那一聲聲無力的掙扎,讓多少人潸然淚下。這樣的境況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災難既然來了,我們可以看到,還有那么多的人用堅強、用堅持鼓舞著自己,用微笑證明著生命的奇跡:
一個女學生,當她被救援人員從廢墟之中挖出來的時候,雙腿就已經斷了,雙手也被砸傷了,但是她從被挖出來一直到被送達救援站一滴眼淚都沒有流,在最痛苦的時候她咬著牙,堅強地挺了過來,她一邊微笑一邊對身邊的人說:“沒關系,要勇敢!”
一個被戰士搜救出來的三歲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郎錚,在他被救出來躺在擔架上的時候,他吃力地將自己的右手舉過頭頂,微笑著向四周的戰士敬隊禮,那一刻,生命在小男孩的眼中是那么的珍貴。
廢墟下面,兩個15歲的小孩子小雪、小雨四只小手緊緊握在一起,他們微笑著對彼此說著堅持,那一刻她們在我們每個人的眼里是那么美麗。
那個在廢墟中的黑暗里依舊打著手電筒看書的女孩子鄧清清;那些被埋在廢墟中的北川中學高一年級的所有學生,在面對災難的時候,微笑著一起唱“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縱然在那場災難之中,很多微笑著選擇堅強的人最后還是沒有能堅持到底活下來,但他們留給我們的是微笑背后的堅強,在他們經歷了那么多的悲傷之后,堅強在生命面前顯現出偉大。
隨著災情的惡化,悲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悲傷過后,人們擦干眼淚面對現實:傷者需要救治、無家可歸者需要安置、家園需要重建,人們選擇堅強,選擇凝聚就是力量,選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倍做好自己的工作,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有這么一句名言:“假如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么你就會錯過群星了。”不要為了失去而悲傷,而應該珍惜現在的擁有。時間是捧在手心里的水,無論你怎么樣小心翼翼地合攏雙手,水都會從指縫中悄悄溜走;時間是銀行里的存款,無論你怎樣節儉,只要生活中有花費,存款的數目必定會一點點變少。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要為了時間的流逝而哀傷嘆息,而應該用行動來證明我們沒有虛度年華。我們要有自我調適心理的能力,去改變那些讓我們悲傷的現狀。
有這么一個故事:
一戶農家生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整天悶悶不樂,弟弟則是十足的樂天派。父母很喜歡哥哥,他們把很多新買來的好玩東西都給了哥哥,而經常任由弟弟到馬房去玩。
然而,父母所有的疼愛和關懷在哥哥那里并沒有起到什么好作用,反而讓他變得更加憂郁。弟弟卻是完全不同的境況,有一天,他一臉興奮地說:“馬房里的母馬要生小馬仔了。我要把他照顧得很好,我們已經成了朋友。”
可見,生活中一點點的小樂趣對于樂觀者來說都是快樂的源泉。父母的偏寵并沒有讓弟弟失去快樂的能力,父母的“疏忽”關愛也并沒有剝奪弟弟尋找快樂的腳步,孩子通過一匹馬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快樂。
所以說,快樂和悲傷是相對的。桌子上放著半杯水,悲觀者眼里看到的是:“唉,只有半杯水了,生活真痛苦。”而樂觀者看到的卻是:“哇,還有半杯水可以喝,生活真美好。”由此可見,生活的意義在于我們能透過我們所看到的現在找到生命原本的價值,所以,不要哀嘆只有半杯水的人生,而是要笑著接受生命饋贈給我們的那半杯水,因為半杯水總比沒有水要好得多。
有人說:“悲傷是罌粟,它會讓人迷失自我。人一旦陷入悲傷的沼澤中,眼淚會失去行動的效力,消沉會讓自己進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此時,你該怎樣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呢?”所以,我們不要陷入悲傷的“泥潭”之中,將悲傷拒之門外,堅強面對,才有機會讓成功屬于我們。
人生在世不順心之處時時有,此時需要的不是悲傷的眼淚,不是消沉的心態,而是化悲傷為力量,想方設法戰勝逆境,擁抱成功的曙光。
上一篇:靜思己過,敦品勵行
下一篇:過程才是快樂的真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