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找到你的奮斗之路
你是怎樣選擇自己的事業、婚姻、朋友以及你所需要的一切呢?你遵循哪些標準呢?有些人無論選什么都要最好的。學校要進最好的、行業要選最熱門的、工作單位要進世界五百強、男女朋友要選最漂亮的、車要選最貴的,甚至連消費品也要選擇最貴的。正像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一樣,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
大多數二十幾歲的年輕朋友,都有攀比的心理。你的工作薪水高,我的要比你的更高、更好、更有社會地位。殊不知正是這種攀比的心理浪費了多少青春資源,浪費了多少寶貴時間。為了得到最好的,不惜放棄自己最擅長、最愛好的工作。這種悲劇比比皆是。
我的一個好朋友,非常喜歡哲學,也很擅長寫作,本來在一家媒體主持一個心理專欄,但3年前,他重新考取了管理專業,決定在商場上大展身手。但他的性格并不適合從商,那些商業名詞把他折磨得面容憔悴,那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弄得他焦頭爛額。不久前他終于轉行了,回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媒體專業,當然,他也不是全無收獲,他同時主持了一個財經專欄,很受大家的喜歡。但理論就是理論,與實踐不同,他寫得很好,但讓他實際從事商業工作,那是他力所不能及的。
著名才女作家三毛說“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同時,有很多東西也是這樣,是不是適合你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對于工作,我們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一個人總有自己擅長的,也總有自己不擅長的。所有行業,也必有熱門和冷門,有時候選擇自己不適合、不擅長的熱門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既是熱門必是人滿為患,如果你再不擅長,必會被擠出門外。反而在自己擅長的冷門中也許正暗藏玄機,不久就會變成新一輪的熱門。所以我們選擇的時候,不要看它是不是好的,只要看它是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
人們對于成功的定義見仁見智,所以只要是在適合自己的位子上,做出了自己能夠達到的最大貢獻,就可以看作是成功的。
唐太宗在游園的時候,看到了一棵不認識的樹,于是問身邊的丞相魏征:“這是什么樹?”魏征回答不知道,這時他身邊的太監回答了皇帝,并諷刺地說:“素聞魏大人學識淵博,能言善辯,往往在朝堂上辯駁得皇帝也說不出不同的意見來,今天怎么連一棵樹也認不出來呢?”皇帝素日接受魏征的勸諫,聽到這番話,對魏征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魏征回道:“孟子《師說》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今天,我是大唐的丞相,管的是大唐的民生,諫的是皇帝的偏差,認識這棵樹不在我的職責范圍內。倒是你認識它不稀奇,因為你管的是皇帝的游樂場地。”一席話說得這個太監啞口無言,也讓皇帝對魏征刮目相看,尊重起丞相的意見來。
所謂的“術業有專攻”,就是我們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做出貢獻,熟悉自己的崗位。并不隨著所謂的熱門轉變自己的選擇,堅守自己的崗位就是最好的。一個公司總裁的地位最高,但每個公司只有一個;一個社會工、農、商、學、兵地位都很重要,如果大家都去從商賺錢,那么誰來安心地做研究、搞學術,誰又來生產商品,商人們又交易些什么?所以,沒有最好的職業,只有最適合你的職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在某個行業做到最好,你就是最成功的。
所以說,年輕人要想成功,就要尋找到一條真正適合于自己的方向和成功路徑。并堅定于這條路徑,不要動搖,這就是一種選擇的智慧、堅持的智慧,這種智慧最終會帶你走向成功的巔峰。
年輕就是資本,只要我們能找到最適合于自己發展的路子,就一定能在平凡的職業上,做出非凡的貢獻,成就偉大的事業。
那么,年輕的朋友,首先請記住我們選擇職業的標準吧,“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最合適的,才是真正最好的。”去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
上一篇:發散性思維,讓人生不一樣
下一篇:堅持自己的選擇,才能為自己贏得最大限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