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身殘著兵法
那是在戰國時期,齊國人孫臏出生在阿鄄之間的一個地方,孫臏少年孤苦,毅力非凡,才智過人。為使國家免遭戰亂之苦,他親自到深山拜自號鬼谷子的王栩先生為師,學習兵法。
孫臏大約生活在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主要活動于齊威王時期。他是春秋末期軍事家孫武的后世子孫,后來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軍事學家。
孫臏學習異常刻苦,勤奮向上。他尊敬先生,勤學好問,成績優異,為學生之冠,深得師生的愛戴。先生傳授《孫子兵法》13篇,他專心致志,廢寢忘食,日夜苦讀,所見之書,一閱即能誦讀。對先生每次提出的問題,他都是對答如流,一字不漏,并有自己獨到的見地。
有一次,先生講“謀攻篇”,說:用兵之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略方針,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再次是挫敗敵人的軍隊,下策是挫敗敵人的城池。
孫臏畢恭畢敬地站起來說,這是對的先生。但我認為攻城不一定是下策,要據情而用之。
先生連連擺手稱贊說:“好,好,好!孫武后繼有人哪!”另外,古代兵書非常重視“速決戰”,而孫臏卻提出持久戰的主張。這些觀點,都被日后他所指揮的“圍魏救趙”和“馬陵伏擊”等優秀戰例所佐證。這些戰法,一直為后世軍事家所贊賞和借鑒。
孫臏的一生,經歷了坎坷不平的道路。當年,與他一起學習兵法的同學叫龐涓,兩人相處和睦,如親兄弟。
孫臏常幫助龐涓學習,龐涓十分感激,曾發誓說:今后我一旦受寵,一定在當權者面前保舉你,兄弟之間不相忘。后來龐涓到了魏國,替魏惠王東征西戰,深受重用,任命他為魏軍的統帥。
龐涓得志后忘恩負義。心想:我雖當上了魏國的統帥,但孫臏的品德和學識遠遠超過我,有他健在,威脅到我的聲譽和地位,便施以毒計,暗地里派人把孫臏請到魏國,花言巧語,欺騙孫臏為之寫兵書。
詭計敗露后,反誣陷孫臏犯法,用酷刑割去他的雙膝骨,使之殘廢,并在臉上刺了字,企圖使他埋沒人世,不為人知。后來,有一齊國使者把孫臏藏在車座下,秘密救回齊國。
回國后,孫臏憑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為祖國盡心盡力。先后協助齊威王和田忌大將兩次打敗魏國,屢建戰功,威震四方,名顯天下。
齊威王給孫臏加官晉爵,孫臏面對褒獎和賞賜不僅不受,反而請求辭去軍師職務,找個清靜的地方,過著隱居的生活,決心攻著兵書,為后人造福。
孫臏撰著兵書的毅力十分驚人。他常常是在弟子的協助下,通宵達旦地搜集、查閱、研究大量的歷史資料,并忍受著酷刑殘疾給自己帶來的劇痛,潛心琢磨,演練推敲。
他的幾位學生曾與他同居,見先生如此刻苦,深受感動。學生硬勸他休息,而且輪流監護先生的睡情。盡管這樣,也時常聽到孫臏在夢中喊聲:這仗打得好,把它寫進去!有時他叫喊而醒,秉燭而起,伏床寫作到天明……
孫臏治學態度嚴謹,刻苦撰著的《孫臏兵法》,既吸取了前輩軍事思想的精華,又不被束縛,在《孫子兵法》的基礎上有創新和發展。他的戰爭不可避免性,戰前做好充分準備,重視城邑的攻取,戰爭中重視人的作用,堅持嚴格的軍事訓練等方面的軍事思想,都值得后人借鑒和學習。
《孫臏兵法》是一部繼《孫子兵法》之后中國軍事遺產寶庫中的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偉大貢獻。孫臏身殘志堅、刻苦勤學、著書立說的精神,像《孫臏兵法》一樣,流芳百世。
上一篇:孔雀畫的價錢
下一篇:實現夢想的紅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