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梳理第三步:情緒ABC
1.我們的難過是因為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人、看事和解讀
也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心情不好時,你的好朋友或家人來開導你、陪伴你,Ta說的道理你都懂,但心里仍然難受,無法化解,無法放下。這時如果讓你換位思考,你很難做到,有時甚至會使你更加惱怒。因為當情緒當道時,掌管理性思維的大腦根本無法工作。這也是為什么人在憤怒、焦慮和抑郁時無法思考,悲傷時無法創造的原因。
當我們的情緒平復一些,也了解了自己的需求的時候,也許你的情緒已經化解了。
如果仍然沒有完全化解,我們可以在情緒平穩之后,再做進一步的思考。通過換位思考,觀察事情的全相來了解自己和他人,這個方法叫情緒ABC。ABC情緒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創建的。艾利斯認為,造成人們情緒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客觀事件,而是主觀認識和評價才直接導致我們的情緒。同樣的事件,如果我們的主觀認識和評價不同,產生的情緒會大相徑庭。
所以,導致一個人的行為反應和情緒反應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對事件的看法、想法、解釋、評價。歸根到底,是人對此類事件的信念。在ABC理論模式中,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誘發性事件;B(Beliefs)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Consequence)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之所以難過是因為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人、看事和解讀的結果。
現在,請你拿出筆和紙,開始做情緒ABC。大家可以嘗試把讓你難受的那件事按照這樣一種方式寫下來。
A就是你剛才想到的那個事件;B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解讀,一件事可以有多種解讀,大家可以多寫幾個B,一般建議寫4~6種,也有的人曾經寫過十幾種可能;C是基于不同的B所產生或可能產生的結果。
2.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讀,就有不同的結果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看看下面這位憤怒、難過、委屈的女孩,是如何通過情緒ABC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的。
情緒ABC對于換位思考、了解全相非常有幫助。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問題。但無數次幫助他人梳理關系、解決困惑的經驗告訴我,我們對于其他人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讓我們產生情緒攪擾的事件,乍一看都顯得那么荒唐、那么不可思議、不可理喻。但我相信,不管人們在說什么做什么,他們內心都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被人喜歡,被人接納,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愛,被人肯定。不管什么文化、什么國家、什么語言、什么膚色的人,都有這樣的愿望,沒有一個人例外。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性是向善的。往往不是我們的意愿,而是我們使用的方法使我們貌合神離。當你知道其實所有人的內心最深層的愿望和我們是一致的,我們與他人就不會遠離,也不會持久地心懷怨恨和孤獨。我們就有可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傷心難過之后,選擇重新面對,并再次燃起與人連接、感受溫暖的希望。
上一篇:知道自己為什么高興、為什么難過——自我覺察
下一篇:知道真相,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