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能收獲雙向的快樂
分享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種高尚的、雙向的收獲。分享快樂能感染人的好心情,向他人傾訴痛苦則能安慰我們的心靈。
“一份快樂,假如你學會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那么你就會擁有兩份甚至是更多份快樂。一份痛苦,假如你能向你身邊的人傾訴,那么你將只剩下的半份痛苦。”
人生之中,分享是我們最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我們要學會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懂得分享、樂于分享,我們才能讓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才能幫助我們的事業走向成功。試想,假如在你自己的工作中有一點經驗積累的時候,你不愿意去和身邊的人分享,那么你的經驗創造的財富只是你自己取得的那么一點點而已,而當你用一顆大度的心和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時,你的經驗和知識創造的財富將會成倍地增長。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擁有四個橘子,請不要把它們全都吃掉,因為即使你把它們全都吃掉,你也只是吃了四個橘子,只嘗到了一種味道——橘子的味道。如果你把另外三個拿出來給別人吃,盡管表面上你少吃了三個橘子,實際上你卻收獲了其他三個人的友情和好感,甚至以后你還能得到更多——當別人有了水果時,也一定會和你分享,你會從這個人手里得到一個蘋果,那個人手里得到一個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四種不同的水果、四種不同的味道、四個人的友誼。人一定要學會用自己擁有的東西去換取對自己來說更加重要和豐富的東西。
杜甫的名詩《客至》中的“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就很好地表現了“分享”這一主題:詩人獨自在家中感到孤獨,但在此時,佳客盈門,詩人便將自己的喜悅毫不保留地傾吐并分享給了眾人。之后,詩人不再孤獨,而是覺得非常高興,因為自己的感受有人和他一起分享。所以說,分享是生活中的一種樂趣,正是這種樂趣讓我們在簡單的生活中品嘗到了快樂。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清晨當我醒來,我便思索著如何與他人分享我的快樂,因為那會使我更快樂。”分享能夠提升人生的情趣與境界,贏得人們的尊敬。因為分享,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漸漸消失;分享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充實與快樂,因為分享是一種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獲高于他人幾倍的快樂。蓋茨也的確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與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發成果;他與社會分享自己的財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們的敬重,在敬重中獲得了更多的快樂。
艾米是哈佛大學的一名高才生,他不但成績突出,性格也隨和,他無論走到哪兒都會贏得別人的喜歡。小時候,他與姐姐分蘋果,由于只有一個蘋果,艾米的姐姐用袖子擦了擦,然后笑著遞給艾米。艾米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后還給她,緊張兮兮地盯著蘋果和姐姐的臉,當姐姐只咬了一小口又遞給艾米時,他這才松了一口氣,又在姐姐含笑的目光下咬了一大口。就這樣,艾米大口,姐姐小口地吃完了蘋果。
后來,艾米去了祖父祖母家生活。在艾米的記憶中,祖母總是把好吃的東西留給他和祖父,而祖母自己總舍不得吃。有一次,他們祖孫三人一起吃著晚飯,氣氛和諧而寧靜。晚飯很簡單,一人一碗面,艾米和祖父的碗里各有一個荷包蛋,而祖母的碗里卻沒有。祖父發現后,像往常一樣,用筷子把他碗里的荷包蛋夾成兩半,將另一半夾到祖母的碗里,說:“你要多吃一點。”“還是你吃吧。”祖母邊說邊把那一半荷包蛋又夾回到祖父的碗里。祖父怎么會肯呢!于是,夾起來又放到祖母的碗里。就這樣,謙讓了半天,最后祖母又像往常一樣把那半個荷包蛋夾到艾米的碗里:“你正在長身體,你吃了它。”
看著慈祥而清瘦的祖母,艾米覺得自己不應該接受這半個荷包蛋,腦子里迅速地盤算著怎么才能把它輕松地送出去,突然一個激靈,他想起了從書上看到的一招,于是計上心來。
“荷包蛋好咸啦!”艾米夾一小塊嘗了嘗,然后對祖母叫喊道。
“好咸?”祖母驚奇地看著艾米。“不信?您嘗!”艾米邊說,邊迅速地把那半個荷包蛋轉移到祖母的碗里。祖母嘗了一小口,正要說什么,突然看見艾米在偷笑,立即明白了他的計謀,嗔道:“你這個小鬼頭!”說著,就要把荷包蛋弄回艾米碗里。“我頂多只要一半,不然我一點都不要。”艾米撒嬌道。最后,祖母沒法,只得和艾米分吃了那半塊荷包蛋。那天晚上,是艾米生平第一次主動與人分享東西。在泛黃的燈光下,他們祖孫三人靜靜地吃著,空氣中充滿了愛和關懷的氣息。與祖母分享的荷包蛋,讓艾米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分享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在以后的學習中,艾米時時與人分享——分享他的學習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學習中的喜悅與悲傷。在生活中,艾米也常常與他人分享,分享讓艾米與同學友愛地相處,共同進步。
不懂得分享的人只能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圈子里自以為“幸福”地度過每一天。人若不與他人分享,便無法開闊心胸,而心胸狹隘,人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分享,就像一枚“催化劑”,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上一篇:具備“快樂的根”,把握平凡的幸福
下一篇:喚醒心靈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