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論“吃人”:
四種評論角色
一個名為“愛是辣舞”的網民曾經發布過一些關于“吃人宴”(男女圍坐食用人形蛋糕)的照片,并發表了自己的一些評論,他的評論發出后,立刻在網絡上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一場“吃人宴”是否變態的爭議。
愛是辣舞:“他們吃人沒有?吃的是做成人體模型的食品……屬豬的吃豬肉就是吃自己嗎?屬雞的吃雞肉就是吃自己嗎?吃動物餅干就是吃動物嗎?下象棋吃了一個‘卒’就算是吃人嗎?吃了做成人形的食品就叫吃人,就叫變態嗎?”
xiaohonmei:“太殘忍了!我不喜歡!人是不可以這樣的!”
無緣無怨:“也沒什么不好,畢竟不是真人嗎,都是蛋糕。而且這也只是一種商業精神,吸引人就行了。”
白色恐怖:“沒啥想法,反正不關我的事,大家也別爭了,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爭來爭去也沒用。”
像這樣,當一個意見、觀點或問題被提出的時候,在這種群體動態形式中,我們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而不同的反應正好又對等了我們不同的心理角色和性格特點。這樣的語言表達看似平常,實則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我們都知道辯論,這種在是與非之間的摩擦和對比,其實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場辯論賽,同時,我們也在這場辯論中尋找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立場。
發帖者“愛是辣舞”就是典型意義上的“發起者”,即總是喜歡提出一些新主意、新計劃,同時還會使用新方式行動的人。這類人總是會主動提出一些新奇有趣的觀點,并且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們很可能是一場活動的發起者和核心人物。
“xiaohonmei”作為發起者的對立人物,則是典型的“攔截者”。和發起者正好相反,攔截者會用一些更為保守、無趣的觀點來阻止我們的嘗試和冒險。乍一看,這個角色很不討人喜歡,但是,在決策過程中,他卻是保持冷靜和平衡的主力選手。
如果只是有發起者和攔截者兩種角色,就很容易讓人處于一種矛盾和沖突的僵化境況中,所以,“無緣無怨”作為“支持者”,他可以選擇自己支持的對象和觀點,發起者或者攔截者。
但是,這樣的三方對峙似乎還是處于一種失衡狀態,這個時候,像“白色恐怖”那樣處于中立地位的“旁觀者”就可能會給出一個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
對于發起者、攔截者、支持者、旁觀者這四種角色,我們要怎樣正確地處理其中的關系,并善加利用呢?
我們要學習支持者的立場分明,培養自己的鮮明意識,不要對提出的概念含混不清,要對事物有自己的區分和情感歸類,但是也要盡量避免過于極端的觀念傳達,不要把事物過分地打入非此即彼的誤區中。同時,觀念和想法要以旁觀者的公正客觀性為主,但不要流于冷漠。
在這四種角色中,活動最多的就是發動者和攔截者,他們或許總是會在一個新觀點或者行動上發生爭執。這時,我們應更多地發揮前者的創造力和無限精力,克制自己對于新事物可能會表現出的過分樂觀;同時,像后者那樣能夠保持冷靜和質疑,看到問題中的隱患,但也要注意不要因為過于保守而讓自己有所禁錮。
上一篇:網絡游戲并非“萬惡”:游戲與能力培養的關系
下一篇:臭味久了就嗅不到了:時間打造感覺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