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久了就嗅不到了:
時間打造感覺適應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是說在臭不可聞的地方待久了,會逐漸地感受它的臭味。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也的確存在,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解釋呢?
我們假設這樣一個情景:有兩個人,同時有一個房間,房間里面充滿了讓人難以接受的臭味,如果我們讓這兩個人分別在房間里待上5秒鐘和1分鐘,哪個人比較難受呢?
答案就是,只待5秒鐘的人比待1分鐘的人更加難以接受那種味道,或許他們還會詛咒那種惡臭的讓人心生不快的經歷。按理說,聞到臭味越久的人應該越難受,越無法忍耐,而受到消極嗅覺刺激時間越短的人應該越暗自慶幸。可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與我們的常理相悖的現象呢?
這是因為我們人體的“感覺適應”,它是指刺激物持續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如從暗處走到明處,受到陽光刺激,起初幾秒鐘什么也看不清,但很快就改變了。嗅覺、膚覺、視覺、聽覺、味覺都會在適應后感受性降低,但是痛覺適應較難。
如果我們改變測試方式,讓一個人先待上5秒然后走出房間一會兒再進去5秒……如此反復1分鐘的話,那對對方而言,就真的是“無與倫比”的痛苦了。
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一旦中斷了適應的過程,造成適應感的消失,就會很快的恢復到本身的厭惡感,而這種中斷如果反復發生的話,厭惡感還會有所加強。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在完成自己討厭的工作內容時,如果中途停下來去聽歌或者放松休閑,之后想再提起干勁就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了。這樣的“休息”其實很大程度上減弱了我們的適應能力,如果要我們“重新開始”,那么,我們就會覺得問題更嚴重了。
從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知道,無論是多么困難的事情,特別是在挑戰一些高難度的任務時,只要我們全情投入了,“我們就會開始進入狀態”——這是我們在認真做事時常用的一句話。
那么,沒有選擇的時候或現狀無法改變時,至少還有一點是可以選擇的:選擇積極適應現況的態度。培養我們的熱情,把我們要面對的事情當成等待熱愛點燃的煤山,我們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時,我們還可以給自己不斷樹立新的目標,挖掘新鮮感;或者把曾經的夢想撿起來,找機會實現它;審視自己的現況,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著沒有處理,然后把它做完……
快樂并不難,難在我們要去“適應”一種狀況,然后將自己投入其中。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那么“痛苦”將不再是痛苦,快樂又會不斷地被我們發現!快樂,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適應磨難,那么磨難不再,同時,悲戚的時刻——中斷了我們幸福的那幾秒空白——又會讓我們的快樂不斷地輪回和重生!
上一篇:網絡論“吃人”:四種評論角色
下一篇:色彩與音樂:視覺與聽覺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