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不夠用
——教會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很多家長常常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孩子寫作業時,寫著寫著沒了耐心,或者嫌太難,不想做了,一點毅力都沒有,然后你問他為什么沒做完作業,他會說,時間不夠用。其實,這就是孩子時間觀念差的表現。時間觀念差,孩子做事時就容易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為此,我們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教會孩子有緊迫的時間觀念,且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那么,父母該怎么樣培養孩子掌握時間管理的能力呢?
1.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
可能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年齡還小,再讓他玩幾年,到了一定的年齡,他會知道學習的;還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不能放過任何空閑的時間。這兩種教育方法都是極端的,真正的珍惜時間,是指該學的時候就認認真真地學,不要去想另外任何的東西,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也不要去想學習。光玩不學不行,光學不玩不行,邊玩邊學也不行,社會不需要玩才,也不需要書呆子。
有一個孩子,他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父母對他很關心,但也要求嚴格。一回到了家,一切該做的作業做好了,還看完了課外書,準備看一會兒電視就睡覺。這時候爸爸來了,看到自己的兒子在看電視,就說:“你應該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以后考上清華、北大。”而他也只好去書房看書了。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他也這樣一天一天地過……
這樣的情景恐怕在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發生過,這些孩子將來到底會怎樣,留下的是給家長的思考。讓孩子努力學習,珍惜時間,但也要給孩子以空間,還時間于孩子,適當指導孩子合理安排屬于他自己的時間。我們的孩子才會很快樂!
2.讓孩子學會分出事情的輕重緩急
父母教會孩子把事情的輕重緩急分出來,讓孩子在第一時間把那些必須且緊急的事情做完,再去做別的事情,這樣合理利用時間,有利于提高效率。就拿寫作業來說,父母可以試著讓孩子調整寫作業的順序,一般先做簡單的,再做有難度的。因為人的最佳學習狀態應該是在學習的十分鐘以后,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交替做,這樣不會太乏味。
培培今年才10歲,卻不需要爸媽吩咐任何事情。每個周末,培培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攤開記事本,寫下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并且按照輕重緩急從上到下羅列開來。
接著,培培按照所羅列的任務單,從第一件事情開始做,做完一件事情才會接著做下面的事情。這樣,根本不用大人督促,培培不但能很快地把作業做完,同時還有玩的時間,這令爸媽很高興。
培培這個習慣還是從媽媽那兒學來的,媽媽是個業務員,每天把要做的事情都記下來,然后按照所寫去做,通常不會把事情落下,效率也很高。培培在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養成了把一天的事情按重要程度羅列出來這個好習慣,并且受益不淺。
父母每天讓孩子把一天的任務寫下來,分出哪些是緊急要做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等,進行一個先后排列,然后讓孩子根據排列的先后順序去做事,就會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3.教會孩子統籌安排
會統籌安排,才會在同樣的時間內做出更多的事情,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美美與麗麗是二年級的同班同學,又是好朋友。一次輪到兩人值日時,美美與麗麗比賽誰辦事情的效率高。她們每人打掃一半教室,每人擦一半黑板。
比賽開始了,美美首先去打水,把水灑到自己要掃的一半教室里,然后在等待水干些的同時,去擦屬于自己的那一半黑板。而此時的麗麗,急忙去擦黑板,擦完黑板后急忙去打水。這時的美美已經把黑板擦完了,而教室的地也剛好能掃了,就動手掃了起來。
麗麗把水灑在地上,卻不能立即掃,她只有眼睜睜著看著美美把地掃完,而自己還沒有動笤帚呢。麗麗此時才理解美美先灑水的用意,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啊,她不禁暗暗對美美表示佩服。
對于一些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做事情大多都是一件事情完成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同時做幾件事情,根據事件的特點與需要的時間學會統籌安排,這樣能夠節約時間。
4.幫孩子養成科學的作息規律
科學的作息規律,不僅有利于休息,還能提高做事的效率。父母根據孩子的特點,幫孩子制訂一個合適的科學作息規律,會使孩子不但睡眠得到了保證,還能避免孩子在課堂上打盹,從而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加強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目前,我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自控能力和事情統籌能力的培養,當孩子學會自控的時候,就要讓他學會統籌安排自己的時間和學習的順序。孩子面臨的事情往往是幾件事都得做,或者都想做。那么怎么辦?不是讓孩子不做這件事而去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合理地安排時間,把事情都要做好。教會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讓孩子養成一種做事有條不紊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專注力。這對于孩子今后的獨立生活大有益處!
上一篇:教育孩子,適當的懲罰不可少——斯特娜夫人的家教觀
下一篇:格子間里的減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