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大腦工作,效率更高
成熟的忙碌狀態,應該是一邊忙碌一邊思考的,不應該像無頭蒼蠅那樣,到處亂飛亂撞。古人講究“學而有思,思而有創”,其實,無論做什么事,一邊忙碌一邊思考,或者用思考指導行動,才是正確的方式。做事不能機械,選擇人生更不能盲目亂撞,一定要真正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才能夠做得好。有所思,才能有所為。
年輕人要善于思考,如此才能在思考中找到方向,得到長進,總結出經驗,那些未經過思考就作出的決定一定是不理智的。不要整天忙于庸庸碌碌的事情,一定要抽出一段時間思考,決定前,要思考怎樣做才能對自己最有利;決定后,要思考怎樣落實才能最快、最有創意;落實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思考怎樣才可以省心、省力、省時間。總之,思考應該成為年輕人的常態。
“忙”是實踐,“思”是指導,人們常說“多經一事,多長一智”。忙的時候,也是智力增長的好時機,但如果僅僅是做事忙碌,而不屑于思考,恐怕也難有大的長進。我們要重視實踐,也要注重對實踐過程和結果的反思,如果能夠一邊實踐一邊反思,就能夠更多地掌握規律、積累經驗。
在人生的事業轉折途中尤其如此,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的時候,我們常常做無用功。有一個或者多個明確的目標,可以讓我們的前進方向更明朗,讓我們做事更加義無反顧,走更少的彎路。
現在開始想一想,什么是你想要的成功,什么是你想要的人生,金錢、地位、名聲?這些都是工具,是載體,你到底需要什么?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需要層次論”,把人生的需求按照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沒有必要詳細解釋它們是什么意思,你只要在這五類當中選擇出你希望的理想狀態就可以了。
例如,你希望自己處于一個怎樣的生存狀態?是只要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就可以了,還是希望得到更高級的享受?很多成功人士,他們對于生存的需求可以說是很簡單甚至樸素的,沒有人可以在這五方面得到完全的滿足。如孟子所說的“舍生而取義”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被尊重需求而寧可舍棄生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你就會對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有一個大致的描述。
例如:我想要成功,不計一切手段,那就是說你必須舍棄一些享受——起碼在事業剛剛開始的時候——如度假,享受更多美食等。例如,我想要趁著年輕享受生命,享受一切美好的東西,那可能就意味著你暫時要舍棄很多東西,如擁有大筆財富的安全感,有工作的喜悅感等。
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懂得自己必須因此而舍棄什么,這對于年輕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你忙碌的目的,是你最終要到的地方。如果你從沒想過到哪里去,你就不會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你也就無所謂達成目標,最終也就沒有成就感。
現在開始,常常在閑暇的時間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當然,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弄清楚自己目前階段最需要的,可以幫我們更有目的、更明確地做事。我們必須想清楚,成功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是數不清的財富?是我們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滿足感?是人們羨慕、信任的目光?是擁有一個幸福的小家,且我們能夠對這個小家負責,提供小家中每個人需要的幸福感?
把自己的需要具體化、視覺化,才能讓你在前進的過程中不被迷惑、不走彎路。我們還要在做事的時候想清楚:怎樣做,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技巧?運用怎樣的技巧,可以把想做的事變得更加簡單明晰?在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增長智慧,然后用智慧去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才是忙碌的正常狀態。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在忙碌之前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而忙碌;在忙碌的過程中想清楚自己怎樣才能讓自己不那么忙碌,做到忙中有閑、忙而有成。忙碌中的思考,最有利于增強我們的謀劃、駕馭、應變能力,年輕人應該做到忙而有思,不能碌碌無為。
上一篇:尊重生活節奏,靜待花開
下一篇:年輕人行事要勇敢果斷,才能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