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畫
【點睛之筆】
人物畫,是以人物形象為描繪主體的繪畫的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分類,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要早些,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
【經典解讀】
人物畫早于其他中國畫科產生,早在商周時代就有勸善戒惡的歷史人物壁畫。至戰國秦漢,涌現了大量的以現實人物活動和史實、神話中人物故事為題材的作品。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圖》與《人物御龍圖》帛畫即為已知最早的單幅人物畫作品。
魏晉時期,思想得到解放,佛教的傳入,玄學的盛行,以及專業畫家隊伍的建立,促成人物畫由簡而精,宗教畫興盛一時,出現了以顧愷(kǎi)之為代表的首批人物畫大師,也出現了以《魏晉勝流畫贊》、《論畫》為代表的首批人物畫論,為中國人物畫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盛唐時期吳道子則把人物宗教畫推到了更富表現力、更生動感人的新高度。
五代兩宋時期是中國人物畫深入發展的階段。宋代朝廷對繪畫的重視,宮廷畫院的興辦使工筆人物畫更趨精美;又隨著文人畫的興起,民間稿本被李公麟提升成一種被稱為白描的繪畫樣式。宋代城鄉經濟的發展,宋與金的斗爭,給社會風俗畫和歷史故事畫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素材,傳世名作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產生于這一時期。
南宋受禪宗思想影響,梁楷的潑墨、減筆寫意人物畫,標志著寫意人物畫的興起,中國人物畫的方向發展發生了轉變,仕女畫、高士畫大量涌現。明末的陳洪綬(shòu)、清末的任頤都有不少優秀的人物畫作品。現代的中國人物畫,深入研究傳統,廣泛吸收外來技法,表現了新的時代生活,為書畫發展做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
上一篇:國學《亡國音樂——靡靡之音》賞析
下一篇:國學《以官職作為姓氏——“司馬”》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