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康(kāng)
88 康(kāng)
【尋根溯源】
康姓主要源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稱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攝政,三監(管理商朝舊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結武庚(商紂王后裔)和東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平定。之后,便大規模地分封諸侯,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當時素負賢名的康叔統治,并改封康叔為衛君,建立衛國,定都朝歌(今河南淇縣),故又稱衛康叔。康叔把衛國治理得很好,聲譽日益上升,到周成王親政時被舉為司寇,權位高于其他諸侯。他死后謚號是“康”,其后便有以謚號為氏,或以封邑為氏,稱康氏。史稱康姓正宗。
【變遷分布】
早期主要在河南、河北、山東交界一帶活動。秦代以后,向東西兩邊擴展,并與自西域漢化的康氏會合,在陜西形成了京兆郡的望族,在山東形成東平郡(今山東東平)望族,在浙江形成會稽郡(今浙江紹興)的望族。宋明時期,康氏已散居各地,河南、陜西、山西、安徽等為康姓聚集區。當今以安徽、四川、陜西最為集中。
【名人薈萃】
康泰:三國時吳國的海外旅行家(航海家)。三國時東吳人,曾和朱應出使扶南等國,途中經歷和傳聞一百多個國家,為中國早期遠行海外的旅行家之一,著有《吳時外國傳》。
康昆企:唐代琵琶演奏家。西域康國人。善彈《道調涼州》、《羽調錄要》等曲,,號稱“長安第一手”。
康子元:唐代經學大師。會稽(今屬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少卿。舉賢能治《易經》、《老莊》之學,主張改革弊政,創立新制之改革思想。
康女:明代賢士。因“三賢”聞名。據傳,其父年老無子,勸父納妾生子;母病,嘗糞辨病;夫亡,誓不改嫁。
上一篇:百家姓《齊(qí)》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伍(wǔ)》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