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金牌——丹書鐵券
【點睛之筆】
丹書鐵券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
【經典解讀】
西漢時期,劉邦奪取政權后,為了鞏固其統治,籠絡功臣,給他們頒發了丹書鐵券,作為褒獎。因為鐵券上的文字是用丹砂填字,因而稱為“丹書鐵券”。不過當時的鐵券并沒有免罪和免死的承諾在里面,僅僅是封侯的一種憑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給宗室、親近大臣頒發的鐵券只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齊梁陳四代,頒發的鐵券開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
隋唐以后,頒發鐵券已成為常制,凡是開國元勛、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的首領都給頒發鐵券,也賜給寵臣、宦官鐵券。唐以后,鐵券不再是丹書而是嵌金,券詞上有所封的爵銜、官職及受封的功績等,此外還刻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之類的字樣。有了鐵券,持有鐵券的功臣以及他們的子孫,就能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本人或后代子孫如果犯罪可以此為證推念其功予以赦減。到宋元明清時期,鐵券的頒賜逐漸走向完備。明代起就規定有整套制度,金書鐵券共分為七等,其中公爵分為二等,侯爵分為三等,伯爵分為二等,各等鐵券大小不一。明代鐵券依照唐制,除謀反、謀大逆,一切死刑皆免,免后革爵革薪。
現存最早的鐵券,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五代吳越國王錢繆鐵券,這道鐵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予錢繆的,已有千余年歷史。
上一篇:國學《修建萬里長城的目的》賞析
下一篇:國學《全真七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