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溫(wēn)
321 溫(wēn)
【尋根溯源】
溫姓源自姬姓。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后裔中,有的受封于溫(今河南溫縣),其子孫以國為氏。春秋時晉國大夫郤至食采邑于溫,又稱溫季,其子孫以邑為氏。北魏鮮卑族、唐代康居國也有改姓溫氏者。
【變遷分布】
早期在今河南溫縣一帶的中原地區(qū)活動。漢唐之間,向山西擴(kuò)展,形成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為郡望的溫氏名門,重點(diǎn)居住在當(dāng)今山西祁縣。唐宋以后,在山西、陜西、河南、湖北、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都有溫氏分布。當(dāng)今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東、重慶、四川、廣東、福建等地都有一定分布,其中東南沿海地區(qū)占有一定比重。京津及東北溫氏中,有的是滿族漢化而來。
【名人薈萃】
溫子升:北魏著名文學(xué)家,官至中軍大將軍。濟(jì)陰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他博覽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對策高第,補(bǔ)御史。有文集35卷。被譽(yù)為“北地三才”之一。
溫彥宏:唐代名宦。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溫彥宏、溫彥博、溫彥將兄弟三人,俱知名于當(dāng)世。高祖時,彥宏參與機(jī)務(wù),官吏部尚書,封黎國公;彥博初從幽州總管羅藝,后隨羅藝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陰山苦寒之地,歸后累官至尚書右仆射(宰相),封虞國公;彥將官至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
溫庭筠:唐代詞人和詩人。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作賦八叉手而成,時稱溫八叉。精通音律,詩詞風(fēng)格濃艷,辭藻華麗,多寫閨情,乃花間派鼻祖。
溫仲舒:北宋大臣。北宋太平興國二年(1077)進(jìn)士。曾任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刑部尚書,知審官院,戶部尚書等職。大中祥符三年,判昭文館大學(xué)士,命下,卒,年67歲。贈左仆射,謚恭肅。與寇準(zhǔn)同進(jìn),時人謂之“溫寇”。
溫體仁:明代宰相。浙江省烏程(今浙江湖州)人,進(jìn)士及第,歷任編修、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崇禎四年入閣,不久升為首輔。其為相八年,崇禎對其恩崇無比,而溫對上一味迎合,對下嚴(yán)厲刻薄,幾無政績。
上一篇:百家姓《農(nóng)(nóng)》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別(bié)》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