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6】善戰(zhàn)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
(宮玉振著,中信出版社,43.4萬字,2020年8月第1版,78元)
△12講:[1]五事:管理的五大要素;[2]七計:比較的七個維度;[3]全勝;競爭的四個層面;[4]先勝:攻守時機的把握;[5]任勢:資源效能的放大;[6]擊虛:突破方向的選擇;[7]詭道:競爭策略的運用;[8]并力:戰(zhàn)略資源的集中;[9]主動:對抗局面的掌控;[10]機變:打法的機動靈活;[11]先知:競爭態(tài)勢的分析;[12]將道:動態(tài)環(huán)境的領導。
〇這本書從“學會戰(zhàn)略性思考”這一主題入手,打破《孫子兵法》的篇章結構,從中提煉出孫子最核心的12個理念,分別從組織管理的深層基礎(五事、七計)、競爭戰(zhàn)略的九條原則,以及領導力的基本內涵(將道)入手,旁征博引,用大量鮮活的案例,系列闡述了《孫子兵法》之于管理和經營的啟發(fā)與應用,協(xié)助管理者也成為一個“善戰(zhàn)者”。
〇《孫子兵法》講的是戰(zhàn)略,是用兵的大“道”;而《三十六計》講的是謀略,是兵法中的小“術”。
〇6000字左右。五事:道、天、地、將、法。
〇幸福感由三項要素構成:快樂、投入和意義。
〇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〇國民黨兵敗的根本原因,不在軍事,而在政治。
〇領導者的眼光、追求、高度、境界、格局、胸懷以及價值觀,對于組織的未來往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〇戰(zhàn)爭取勝的一條法則是,不要先想著贏,要先保證自己不輸,然后再尋找戰(zhàn)勝對手的機會。
〇要耐心等得戰(zhàn)略性的機會,一需要眼光,二需要定力,同時還要冒經過計算的風險。
〇持重待機、持重待機,只有持重,才能待機。
〇曾國藩曾經給曾國荃送過一副對聯(lián):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到,又要簡捷。
〇“勢”是力量的放大器。所有的大勢都會過去,在任勢的同時,還一定要警惕“勢”背后的陷阱。
〇最致命的一擊往往并不來自正面。
〇取勝之道的核心原則之一是運用最關鍵的資源去解決最關鍵的問題。
〇腓特烈大帝曾警告自己的將軍說:“平庸之人想保住一切,而理智者只關注主要事物”。
〇競爭的實質就是對主動權的爭奪。“永遠要左右敵人”是軍事上的至理名言。
〇“敢戰(zhàn)才能言和”。
〇兵形像水:打造水一樣的組織。一個柔性的、靈活的、敏捷的、適應性的組織。
〇要想真正做到“知”,要保持清醒的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要保持對真實世界的感知能力;要把你的認知看成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〇先算清資源消耗的巨大風險,再計算戰(zhàn)爭取勝的可能利益。
(2021年3月31日中午閱畢)
上一篇:名士風流:二十世紀中國兩代西學名家群像
下一篇:國學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