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冀(jì)
316 冀(jì)
【尋根溯源】
冀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帝堯之后在西周時受封建立冀國(其地在山西河津),春秋時被虞國所滅,其子孫以原國名命姓,稱冀姓。二是源自姬姓。春秋時期,晉獻公滅掉了虞國,冀遂成晉邑。后來晉國大夫郄芮因迎立晉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稱冀芮。他的子孫以封邑命姓,稱冀姓。
【變遷分布】
早期在山西活動。漢唐之間,在河北發(fā)展,并在渤海郡(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形成冀氏的名門望族。從名人分布情況看,宋代以來,在山西、河北、河南、遼寧等北方地區(qū)有分布,在南方的湖南等地也有冀氏分布。
【名人薈萃】
冀俊:北周驃騎大將軍。為人沉著謹慎,善隸書,特工摹寫。當時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書法,寫成敕書,與真無異。歷任襄樂郡守,遷湖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昌樂侯。清正廉潔,所歷頗有政績。
冀練:明代大臣。嘉靖年間進士,由長安知縣升任戶部主事,因耿直而很久不得升遷。明神宗時官至戶部侍郎。以清廉勤奮著稱一世,死后謚“端恪”。
冀述:明代大臣。幼與弟冀體以學業(yè)聞名鄉(xiāng)里,稱大、小冀。萬歷二十六年(1598)第進士,授廣寧司理。后升任戶部廣東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車駕司主事。歷官皆以清廉著稱。
上一篇:百家姓《燕(yān)》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郟(jiá)》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