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章炳麟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1899年木刻版刊行,1902年經過增訂重新刊印。1904年在日本出版排印本,1914年又作了修訂,并改名為《檢論》,其中刪去了一些有革命內容和唯物主義思想的篇章,收入《章氏叢書》內。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侵略和清朝政府進一步賣國投降,激起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為挽救民族、國家的危機,先進的中國人積極主張向西方尋找救國真理。章炳麟受到了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的影響,形成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世界觀?!队垥肪褪欠从沉怂缙谖ㄎ镏髁x思想的一部著作。
《訄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歷史等各個方面。在哲學上,認為萬物是自然的產物,是由“氣”構成的。說“惟天未嘗有,故無之為字,從天詘之以指事。天箤于氣,氣生于地,地生于日?!薄昂阈墙匀铡?。這就是說,“天”是沒有的,它不能產生萬物。所謂“天”不過是聚積起來的“氣”,“氣”來源于地球,地球產生于太陽,太陽是恒星,恒星是自己產生的。還指出“物生于日,而其為禍福則日無與,若夫天與上帝則未嘗有矣。”否認“天”和“上帝”的存在,認為人的禍福和自然沒有關系。這是一種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在認識論上,主張認識來源于客觀世界,認識客觀世界離不開感覺,感覺不是主觀產生的,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它指出:“曰精氣為物,其智慮非氣也。所從受者,胎卵之成,成于牝牡之感,而子姓受之。感有交錯,以成智慮?!闭J為人是物質構成的,但智慮(精神)并非物質,它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人在交感活動中而產生的。也就是說,人的認識,首先必須經過人的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觸,才能產生。同時強調認識不能局限于感性經驗,還要用理性進行判斷、推理。認為“夫物各緣天官所合以為言,則又譬稱之以期至于不合,然后為大共名也。雖然,其已可譬稱者,其必非無成極,而可恣膺腹以為擬議者也。”但由于不了解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系,片面強調理性認識,甚至把脫離實踐,反科學的宗教哲學也看成是理性認識,從而陷入唯理論。
《訄書》反映了章炳麟的早期政治、哲學思想,對于資產階級革命起了積極作用。而又受佛教思想影響較深,最終走上了唯心主義道路。
上一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下一篇:詹姆斯,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