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闞(kàn)
380 闞(kàn)
【尋根溯源】
闞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源自姜姓。春秋時,齊國公族有大夫名止,食邑于闞(其地在今山東汶上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二是出自姞姓,以國名為氏。商朝時黃帝的后裔被封為南燕伯,其后裔又在西周時被封于闞,其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闞氏。
【變遷分布】
早期在山東一帶居住。漢唐之間,除山東外,已經擴展至浙江、甘肅,并以天水郡(今甘肅通渭)為郡望。宋代以來,闞氏數量有限,在遼寧、河北、浙江、江蘇、廣西等地有闞氏居住。
【名人薈萃】
闞澤:三國時吳國大臣。少時家貧,幫人抄書為業,每抄完一篇,朗讀一遍,追師論講,究覽群籍。后來不但成為學者,而且精通歷法數學,并舉孝廉。進拜太子太傅。每次朝廷大議,經典所疑,都請教于他。以儒學勤勞,封為都鄉侯。
闞骃:北魏前期地理學家、經學家。后魏時敦煌(今屬甘肅)人,自小聰敏好學,博通經傳,三史群言,經目則誦,在學界就已出名,時人謂之宿讀,后來在朝中做尚書官。他整理校訂了前代學者的著作三千多卷,他注王朗《易傳》,又撰《十三州志》行于世。
闞棱:唐朝猛將,其貌魁雄,善用兩刃刀,其長丈,名曰“陌刀”,一揮殺數人,前無堅對。伏威據江淮,以戰功顯,署左將軍。
上一篇:百家姓《辛(xīn)》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那(nuó)》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