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保持一顆初心
季先生語錄:
我沒什么理想,我少無大志,我高中畢業以后,家里邊沒錢,就想找一個職業,當時是搶一只飯碗,我沒想什么大志。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說過這么一句話:“人生若只如初見。”歷來人們用它來慨嘆愛情,事實上,之于人生,它也是直抒胸臆的。人生幾十年,正如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一樣,我們也將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就好比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會遇到風平浪靜的天氣,也會遇上暴風驟雨的天氣。然而要如何才能順利到達預定的彼岸呢?這就需要在指南針的幫助下堅持航向。但是人生這艘船,往往容易將自己的指南針丟失在行走的路途中。所以,當人們驀然回首,會深深地發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嘆。
確切地說,人生中的指南針,就是我們的初心。何謂“初心”?《現代漢語詞典》對它的解釋是:最初的心愿。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最初的夢想”。
在這個大千世界中,特別是在爭名逐利的執迷中,人們往往容易將自己最初的夢想丟失。不僅如此,還可能會因此而深陷于名利的囹圄中,無法解脫。而那些不論遇到什么樣的阻滯,都能保持自己的初心,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的人,終將名利雙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能順勢而為,寵辱不驚,不刻意強求,反而有所收獲。
眾所周知,周星馳自幼就想成為一個像李小龍一樣會武功的演員。然而夢想一直都只處于萌芽狀態,幾經打擊,波折不斷,二十年的等待才換得夢想開花的這一天。
一開始,周星馳報考香港無線電視臺演員訓練班落榜了。但是,這個打擊絲毫沒動搖周星馳的演員夢。經過一番反省之后,他再度報考了這個訓練班,這一次,他成功被錄取了,成為了無線電視第11期夜間訓練班的學員。但是,這個機會并沒有立即讓他成為一名演員,而是讓他成為了一名兒童節目主持人。
然而周星馳沒有改變自己的夢想,在朝著電臺主持的方向發展的同時,他仍然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成為一個有名的武打演員。看過《喜劇之王》的人都知道,那是周星馳的真實寫照。當不了主演,他就跑龍套,就算是跑龍套,他也不會改變對演戲的熱愛;等到他終于能當主演時,他瘦削的身軀又演不了武打片,于是只好先演“無厘頭”的喜劇;等到他終于有實力拍自己想拍的電影的時候,電影的票房不好,無奈只好暫停;最后,周星馳想到了用特技包裝影片的方法,這次他成功了,不僅讓自己當上了武打片的主演,而且讓電影的票房一路飆升。
由此可知,要是周星馳在現實的挫折與打擊中屈服,向坎坷低頭,那他就難以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也就不可能有婦孺皆知、名聲大噪的周星馳。
可見,保持自己的初心,對于一個人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識淵博如季先生這樣的大師如此,紅極一時如周星馳這樣的演員亦如此。所以說,人生中,縱然千瘡百孔,還是要保持自己的初心,順勢而為,寵辱不驚,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鑄就非凡的人生價值,而與此同時,名與利也便如影隨形了。否則,只能在覬覦別人的成就中黯然神傷,抑或是在爭名奪利的角逐中鉤心斗角。
縱然季先生說自己名利之心兼而有之,但是,他一生淡泊名利也是人盡皆知的。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是在遭遇非人的折磨的十年浩劫中,季先生仍然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忘自己的學術理想。如溫總理所說:“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那時,您利用在傳達室看大門的時間,翻譯了280萬字的梵文作品。這不僅是個人毅力決定的,也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對真理的追求,對國家充滿信心。”
盡管季先生總是說自己胸無大志,但是他卻能始終保持自己的初心,對待學術是這樣,對待人生也是這樣。他說自己只想當個教書匠,謀個飯碗。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季先生一生學貫中西,融會古今,有六千多弟子。
正因為季先生能在保持自己的初心的過程中腳踏實地地磨練自己,所以,盡管他沒有刻意地去追名逐利,但是他的學術成就與他崇高的品德讓他成了一個“極可接觸者”。而這,對于那些困于名利得失的人來說,不正是一面令之醒悟的明鏡嗎?
人生中,我們切莫把自己丟失在追名逐利的漩渦中,更不能讓自己最初的理想被名利與得失所湮沒,要知道,真正名利兼得的人,是永遠保持自己初心的人。誠如有一首歌的歌詞寫道的:最初的夢想緊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夢想絕對會到達,實現了真的渴望,才能夠算到過了天堂。
上一篇:有為有不為
下一篇:淡泊明志,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