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季先生語錄:
有的人崇尚“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的豁達與豪邁,那是一種生命激越的姿態,然而,“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古典與浪漫更能深入人心,扣人心弦。豪放是種美德,含蓄則是種性格。就在這種含蓄的靜穆中,那份清幽淡雅的幸福滲透出了生命的悠遠和曠達,而這正是寧靜以致遠的禪機。
人生,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不論是懵懂少年,還是耄耋老人,人生都是一個永恒不變的大話題。自然而然,人生的種種,也是人們談不盡的話題。名利,作為人生的一種點綴,或者說裝飾,自古以來,也是廣為人們所討論的。
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何謂淡泊?又何謂寧靜?據《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淡泊”,是指不追求名利。而“寧靜”,是指(環境、心情)安靜。可見,“淡泊”與“寧靜”都是一種生命態度,是一種對人生、對名利的態度。
季先生建議人們,要堅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名利觀和生命觀。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啟示,更是一種值得學習并且擁有的態度。
試想,人的一生,若是深陷名利的囹圄中不能自拔,追名逐利,甚至為了名利而不擇手段,那這樣的人生,其意義與價值何存?就算想得到的最終都得到了,那又是否就真的滿足了,快樂了?答案是很模糊的。
人生在世,幾乎每個人都渴望過安穩、平靜、幸福的生活。當然,也會強調要有一定的追求,比如,實現某種理想,如當一個好記者,成為一名大作家等。但是,不論如何,沒有人愿意過沉重、痛苦的日子。物質上的原因會有,但更多的還是精神上的。一個注重名利,并且一味地追名逐利的人,不僅會失去人生的方向,模糊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更可能會讓自己的身心為名利所累。
毋庸置疑,要獲得某種名利,勢必需要一番努力,甚至可能會因為爭得名利而不擇手段,鉤心斗角、狼狽為奸也是有的。但是,任何一個還尚存些許良心的人,內心都會因為這樣的行為而疲憊,而愧疚。
久而久之,這樣的生活哪里會讓人真正感知生命、生活和人生的美好呢?相反,名利心太重,會給心靈套上無形的枷鎖,終將會把自己累得氣喘吁吁,不論暫時看上去多么的風光得意。
由此可見,真正快樂、充實成功的人生,是一心安靜,淡泊名利的。季先生就是這樣的,他淡泊名利,秉著安靜的心,在學術上大有建樹。
當今世界,人們追名逐利之心太重,總是為了某個“冠冕”而“奔走呼號”。譬如在學術界,造假的現象與日俱增。而季先生卻做到了“眾人皆醉我獨醒”,視金錢為無物,視名利為負累,自始至終,都堅持“為學術而學術”,為捍衛真理而說真話。
世人冠以季先生“大師”的稱號,不論是從學術成就上還是從品質道德上,季先生都當之無愧。但是季先生卻堅持以一介布衣自稱。
人生在世,對待名利若能如季先生般淡泊,心態能如此的寧靜,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愜意還會遠嗎?
而若是一味地追名逐利,那么人生就會為名利所累,所牽絆。古人有“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春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悔悟。當今社會貪官污吏被嚴厲懲辦的現象也不鮮見。這些都是注重名利的苦果。可見,名利于人,不過是一時的光鮮,并不能讓人終生受益。因此,我們也要像季先生那樣秉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命態度,做一個順勢而為、寵辱不驚的人。
上一篇:永遠保持一顆初心
下一篇:愛情的“人間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