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立獨行”中“鶴立雞群”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句話的意思與南懷瑾先生談論的人格的含義是一致的。
南懷瑾先生說:“什么叫人格?人有個規格,你做個什么樣的人,你就要依哪個規格去做。任何人都有個標準,如果沒有一個風范,沒有風格,這個人就完啦?!?/p>
其言下之意便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喜歡、適合什么樣的風格,就該依照什么樣的規格去做。因為適合才是最好的。假如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個性,完全被同化了,那么這個人就活不出自己的特色,因為他沒有自己的主見、觀點和方向。
南先生是這樣認為的,在他的生平中,也是時刻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的。比如說,在修佛這個問題上,盡管南先生信佛并且潛心學佛,而且在佛法義理上有很深的造詣,但是他并不選擇以出家的方式遁入佛門。其原因在于南懷瑾先生不愿意接受佛教中各種清規戒律的約束。眾所周知,佛門的清規戒律繁雜而嚴厲,男人出家要遵守250條戒律,女人出家戒律更多,有376條。南懷瑾先生說:“純粹的宗教,那種拘束是令人不好受的?!彼运膶W佛方式是與眾不同的,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對佛教的虔誠度和在佛學上的造詣。南先生這種“特立獨行”的學佛方式,卻反而更讓他“鶴立雞群”,成為一代獨特的禪師。這也是南先生我行我素的自由風格和特立獨行的獨立風格的體現。
南懷瑾先生提倡,一個人要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風范。保持個性,才不至于隨波逐流,才能做到內心有立場,人生有原則,做事有方向。
南先生本身就是一個立足于社會中的個性十足的人。所以在學術界、國學領域,南先生能夠在“特立獨行”中“鶴立雞群”。大家都知道,南先生的這種“特立獨行”是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有真我、自我,而不是一種狂妄不羈的自高自傲和無視一切的自負。
因此,在這個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世界里,我們既要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共性,在共性中確定自己的角色和特點;更應該發現人與人之間,特別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異,并且能夠準確地分辨差異的性質,進而形成和堅持自己獨特的個性。比如,在名利的誘惑面前,有的人,來者不拒;而有的人,對名利非常淡泊,不為所動,始終秉公辦事,根本就不會中飽私囊。這就是不同的個性的表現。工作中,我們是要做前者,還是后者呢?如若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先得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在茫茫人海中,要想因自己的風格或個性而讓自己閃光發亮,或者說,要想在“特立獨行”中“鶴立雞群”,我們需要怎么做呢?
第一,我們要和南懷瑾先生一樣,做一個有才華、有學識、有能力、有內涵的人,更要做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人。南懷瑾先生的個性一部分可能來源于他天生愛自由的性格,但是,更得益于他獨立的思想和淵博的學識。因為獨立的思想,他的個性才有馳騁的機會和資本,表現在他行為上的特立獨行和毫不動搖。
因此,無論是與人交際中,還是學習、工作中,我們都必須認清自我,揚長避短;與此同時,更應該堅持學習、不斷學習,多思考,做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人。
第二,實踐和行動是最重要的。光說不做,或者,說一套做一套,不是一個具備完整個性的人,或者說,他的個性只限于是反面的、令人嗤之以鼻和不屑一顧的。所以,一個有自己的個性和風范的人,往往也如南懷瑾先生那樣具有與權威勢力和頑固力量對抗的勇氣,有行動的堅決性和徹底性。而這樣的勇氣和決心正是我們安身立命、保持自身特有的個性應該具備的。
上一篇:人生三樂,不可不知
下一篇:領導氣度:推功攬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