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福氣是清福
南懷瑾先生將幸福分為清福與洪福,并指出,洪福一般指大人物,祝愿大人物洪福齊天;而清福是指清凈的福。
南先生說:“人生洪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卻不然,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來可以享這個清福了,但多數(shù)人反而覺得痛苦,因為一旦無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許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個寂寞,什么事都沒有了,怎么活啊!”
事實上,不只老年能享清福,人生處處是清福,就看每個人怎么看待了。當今世界,人們都忙于奔波,為生活,為工作,為學業(yè),為婚姻,費盡周折甚至顛沛流離,總是停不下來,總是在嘆息,總是忙得昏天黑地。哪怕是給自己一分鐘,抬頭好好看看天空,也不能夠。
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遠,人與自然更為疏離。表面看來,好像取得了令人艷羨的成就,有車有房,甚至無所不有,但是與家人、朋友之間好好相處的時間都沒有,慢慢關(guān)系越來越疏遠,若真是這樣,生活中除了忙碌和所謂的收獲,還剩什么?
假如每個人的一生都擁有兩座花園,其中一座是物質(zhì)花園,而另一座則是精神花園。若是因為忙碌和奮斗,而失去與最親近的人相處的時間,甚至連見面的時間也沒有,導致關(guān)系疏遠,這是精神花園荒蕪的表現(xiàn)。縱然物質(zhì)花園再龐大、再漂亮,終究也會覺得生活少了些什么,就好比一盤菜,少鹽、少油、少調(diào)料。
長此以往,等到心靈需要休憩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可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所以,南先生感嘆道:“清福最難。”
但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意識不到這一點,總覺得,大富大貴,擁有洪福最難而又最想得到洪福,卻把清福當做“無聊”。
對此,南先生嘆息說:“清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閑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閑在家里,你閑不了啊!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的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fā)個請?zhí)麃恚矝]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哎呀!我好悲哀啊……他是有清福不會享!”
這是不會享清福的一種表現(xiàn)。另一種表現(xiàn),就是不知足,貪得無厭,看不到眼下的福氣,總是奢求更多的甚至是最多的洪福。
有一個富人,一生富足。這位富人也是一個大善人,他一生都在行善。所以,他的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也處處留好。
后來,他死了,他的靈魂安靜地到了陰間。閻王早就聽聞他在人世的善行,于是親自來迎接他的靈魂。見面行禮之后,閻王問這個富人:“你在人間的時候行善無數(shù),我深表佩服。像你這樣的好人,我可以破例幫你看看你下輩子的命運。”這位富人聽完,答謝表示贊同。
閻王看完之后,滿臉笑容,高興地對富人說:“你下輩子還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啊!多好呀!”
這位富人聽了很難過,說:“我這輩子,常人該享的榮華富貴我都享受過了,別人享受不到的榮華富貴,我也享受過了。下輩子還這樣,有什么意思啊?”
閻王說:“那你下輩子想怎么過?”
這位富人說:下輩子若還是要我做富人,那就讓我做這樣的富人:千畝良田丘丘水,十個妻妾個個美。父為宰相兒封侯,我在堂前蹺起腿!
閻王聽了之后,馬上起身離座,拿起生死簿、金書鐵券、官印交給這位富人,懇請富人說:“咱們換一下,你在這里做閻王,讓我去做人吧!”
故事中的這位富人,就是在奢求更多的洪福,而不滿足于上一輩子已擁有的洪福。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他是不會享清福,他尚未明白,人生最大的福氣是清福,而不是洪福。
南先生一再強調(diào),人生在世,真正的福報是清靜無為,是清福。對此,南先生說:“佛說,你要知道,人世間認為的大福報,就是錢多,壽命長,兒女多,兒女好,樣樣都好,好得沒有再好了。可是,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沒有用。所以說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現(xiàn)實世界拼命抓住。”
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人才會因為忙著追名逐利、賺錢等而迷失自我,而讓清福在眼前流失。這就是心靈被束縛,生活不幸福、不快樂的原因。其實須知,人生最大的福氣是清福。不如放下對洪福的執(zhí)著與偏愛,享受眼下的清福吧,這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上一篇:樂天知命,順其自然
下一篇:求人不如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