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西漢政治家,穎川(今河南禹縣)人,生活在西漢文帝和景帝時期,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初,官至御使大夫。政治上主張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維護中央集權的國家統一;經濟上主張重農貴粟,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主張富國強兵,募兵守邊,抵抗匈奴侵擾,反對議和之策。他的這些主張幸被漢景帝所采納,對于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和工商業勢力,發展經濟,鞏固邊防,維護中央集權起了重要作用,但這些主張卻遭到舊貴族的反對。吳、楚等七國諸侯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興兵叛亂,漢景帝迫于舊貴族的勢力而殺了晁錯。晁錯的主要事跡和著作在《史記》和《漢書》中均有記載。《漢書·藝文志》載晁錯著作三十一篇,主要有《說景帝削吳》、《賢良文學對策》、《論貴粟疏》、《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等政治論文。其中尤以《守邊勸農疏》和《論貴粟疏》最為有名。《守邊勸農疏》論述了大力發展邊塞屯墾興農、抵御匈奴侵擾的正確主張,理既切至,情尤充暢。《論貴粟疏》是晁錯的代表作,論述了發展農業生產,儲糧備荒的重要性,建議廣積糧食,“入粟于邊”,以及加強邊防的重要性和具體措施。文章中心明確,前后承接,結構嚴謹,文筆矯健流暢,是一篇優秀的論說文。總的看來,晁錯的文章善于把歷史事實與現實情況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的具體分析,立論高遠,分析精辟,邏輯嚴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是和他深刻而進步的思想及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是分不開的。其政論散文的不足之處是說理有余,略輸文采。
上一篇:顯克微支,亨
下一篇:普列姆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