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陟亭記(節選)
揭傒斯
泰定四年夏六月,余自清江鎮買舟溯流而上。未至廬陵二十里,有巨石如夏屋嵌立江右,漁舟賈舶,膠葛其下,前挹二洲,人煙雞犬,出沒誕謾。又拿舟前行數百步,有小溪出谷中,仰見層巒聳擁,云木森悅,遂舍舟循溪而入。
越五里,劃然開朗。左右環合,風氣蓄密,有巨冢隆然在山半。由冢之左又入小谷,有屋數間,題曰“陟亭”。乃坐亭上,召守亭冢者而問之曰:“地為何?”曰:“為書堂原?!薄霸釣檎l?”曰:“為阮氏。”“何氏?”曰:“民望?!痹唬骸拔嶂錇槿艘?。是嘗以年十三,風雪徒步求書福建憲使,出其父于獄者;是嘗佐其父連山簿尉,攝兵馬鈐轄,撫洞僚有方者;是嘗拔俘虜之子于軍中以還其友,贖俘虜之毋于邑大夫以還淮僧,責名家之女于歌筵以還其夫,且給其家,使改過易行者;是嘗為郡曹,又為縣都曹,寬海艘之役,罷坑治之害者;是嘗受知滕國李武愍公及其子平章公世安、楚國程文憲公鉅夫、南臺薛中丞居敬、孫御史世賢者;是嘗為翰林潘侍讀昂霄為監察御史時舉為江西憲掾不果用,廣東帥答刾海朝京時,湖廣燕右丞公楠為司農時,欲舉為椽不就者?!?/p>
遂升高而望,青原、夫容、天王諸峰,如劍如戟,如屏如帷,如卓筆者,陳乎其前。東山、墨潭、蛇山之屬,如騫如倚,如據如伏,如黝如紺者,繚乎其后。飄然如匹素,渺然如白蛇,自天南千里不息而橫截乎黨灘者,贛江也。朝暉夕景,長云廣霧,明滅變化,不可殫紀。宜乎孝子慈孫于此興“屺岵”之悲而無窮也。于是愴然而下,復坐亭上,拊髀而歌曰:“山川信美兮心孔悲,往者不可作兮來不可期?!弊笥医造[不自禁。
乃就舟,至郡,以其狀告知往來者曰:“然,是其仲子清江教諭浩,嘗廬墓其中,且將葬其父于山之左腋,他日為投老之地者也?!本訑等?,浩來見,戚乎其容,懇乎其言,與語陟亭事,泫然流涕日:“先子之藏也?!痹匍喸拢苏堄?。
夫父子者,人之大倫也;生死者,人之大故也。子雖甚愛其親,不能使其親之長存;父雖甚愛其子,不能使其子之皆孝。及夫登高丘,臨墟墓,睹其親之所藏,未有不悄然傷懷、傍徨躑躅者,人之至情也。況浩兄弟之孝,臨其親之所藏者乎!然孝于親莫大于敬其身,敬其身莫大于勵其行。雖歌管盈耳,獻酬交錯,常如“陟屺陟岵”之時,庶毋負茲亭之所以名也。烏乎!當至元風虎云龍之世,使民望少自損,何所不至,而寧為鄉善人以終撫其山川,天固將啟其后之人矣。
這是揭傒斯于元泰定四年(1327)寫的一篇游記。文筆詳略得體,清新婉麗,熔敘事、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顯示出大家風度。
作品由景及亭,由亭及人,及情,及理,娓娓道來,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自然妥帖,婉切動人。開篇寫作者游清江,坐船溯江而上,看到沿途數百里的江岸,“層巒聳擁,云木森悅”,還有巨石如夏屋立于江右。
在這山環水繞風氣蓄密的深山里,聳立著一座以陟亭為標志的巨冢。作者用精煉的對話形式,引人注目地點出了陟亭所紀念的人,是作者所熟悉的宋末元初的鄉賢,姓阮,名霖,字民望。接著用一連串的排句,一口氣地說出阮氏曾“出其父于獄”,孝、義、賢、能的行為,以及堅守節操的品格。他不為有司所用而埋沒。作者雖然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但對阮霖贊美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為了渲泄對阮霖的感情,“遂升高而望”,面對著眼前如劍如戟,如屏如帷的山峰,遠處如騫如倚,如據如伏的崗巒,還有那“飄然如匹素,渺然如白蛇,自天南千里不息而橫截乎黨灘”的贛江,感到江山如畫,而人世無常,一些美好的東西匆匆消失,不禁悲從中來,愴然淚下。隨口而歌:“山川信美兮心孔悲,往者不可作兮來不可期?!彼麕е@種惋惜而哀傷的感情,回到清江鎮,會見了阮霖之子阮浩,并接受阮浩要他寫陟亭記的請求。
最后,作者就阮霖父子之愛,發表議論,認為父子之情,是“人之大倫”,“人之至情”,值得珍惜?!叭恍⒂谟H莫大于敬其身,敬其身莫大于勵其行。”弘揚父輩們的優良品行,使之長存。這當然是儒家的綱常倫理。但就揚善避惡的角度看,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作者還發出這樣的感慨:“當至元風虎云龍之世,使民望少自損,何所不至”。要是在這宋元交替的時代,能夠愛賢用能,阮霖就可以“少自損”,發揮其作用,不至于以處士終身!這是有所感而發,要當權者不要棄賢遺能,要愛惜人才。
本篇雖然是游記,但側重點在寫人,以景襯人,化景物為情思,寓理于情。段落之間,以敘事相連接,使情、景、理渾然一體,意蘊深沉。
上一篇:蔡羽《銷夏灣志》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謝惠連《雪賦(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