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
專心致意畢力于其事而后可。
——沈括
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時期的自然科學家、思想家。沈括博學多才,對科技、天文、律歷、音樂、醫藥,乃至文學藝術都有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見解,其中有很多重要創見,至今仍為舉世學人稱道。
人物小記
宋神宗熙寧年間,京師久旱,人們為求雨,費盡了心思。
此后,連續好幾天陰云密布,人們都以為要下雨了,結果“一日驟暗,炎日赫然”。宋鐘宗問沈括什么時候可以下雨。沈括根據自己掌握的天氣變化規律,參照當地實情,對神宗說,下雨的兆頭已經露出來了,明天一定下雨。眾人心想陰云密布這么長時間了,尚且不下雨,現在一下子燥熱起來,怎么可能會下雨呢?
第二天,果然不出沈括所料,下起了滂沱大雨。對此,沈括解釋說:“連日陰天,說明空氣中積聚了充沛的水分,一旦驟晴,近地面氣溫劇增,會引起空氣上下對流而產生降水。”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主要思想
沈括以唯物主義的氣一元論為其哲學基礎,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構成的:“日月,氣也。”在《夢溪筆談》中,他用氣的理論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大則候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小則人之眾疾,亦隨氣運盛衰。”認為物質氣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他一生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如太行山崖壁海生物化石、延州黃河岸竹筍化石等。從這些發現中他得出,天地萬物都處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即使是海陸、氣候等人們通常認為亙古不變的事物,也處于變化之中。他對自然界的認識,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觀點。
沈括在中國科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科學著作中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發展史中的寶貴財富。
上一篇:梁啟超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
下一篇:玄奘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