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書體例】
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臺山取轂皮,迷不得返。經十三日,糧食乏盡,饑餒殆死。遙望山上,有一桃樹,大有子實;而絕巖邃澗,永無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數枚,而饑止體充。復下山,持杯取水,欲盥(guàn貫)漱。見蕪菁葉從山腹流出,甚鮮新,復一杯流出,有胡麻飯糝。相謂曰:“此知去人經不遠。”便共沒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
溪邊有兩女子,姿質妙絕,見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劉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來。”晨肇既不識之,緣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舊,乃相見甚喜。問:“來何晚耶?”因邀還家。其家筒瓦屋。南壁及東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絳羅帳,帳角懸鈴,金銀交錯,床頭各有十侍婢。敕云:“劉阮二郎,經涉山(jū掬),向雖得瓊實,猶尚虛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飯、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畢,行酒,有一群女子來,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賀汝婿來。”酒酣作樂,劉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帳宿,女往就之,言聲清婉,令人忘憂。
十日后,欲求還去,女云:“君已來是,宿福所牽,何復欲還耶?”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女曰:“罪牽君,當可如何?”遂呼前來女子,有三四十人,集會奏樂,共送劉阮,指示還路。
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
(選自《幽明錄》)
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的劉晨、阮肇,到天臺山采集楮樹皮,走迷了路,在山里走了十三天,帶的干糧吃光了,人快餓死了。這時,看見遠處的山上有一顆桃樹,結滿了鮮桃,然而隔著崇山深澗,無路可走。他們跋山涉水,不畏艱難來到桃樹旁,各吃了幾個桃子,頓時覺得饑餓已止住,渾身充滿了力氣。隨后又拿杯子到山下去取水喝,又發現很多新鮮的蕪菁葉子從山間的小溪中流出,還有一只飯碗帶著胡芝麻飯粒,順流而下。倆人驚喜地說:“可見不遠處一定有人家了。”說著二人跳進溪水中,逆流而上,走了二三里路,繞過一座山,面前是一條大溪。
溪邊上,有兩個女子,才貌出眾,看他二人拿著空碗走來,笑著說:“劉阮二郎拿的是剛才隨水流去的碗吧?”劉晨、阮肇并不認識這兩位女子,聽見叫他們的姓氏,好象過去認識,便高興地和二位女子相見。二女子親昵地問:“你們怎么來這么晚呢?快去家里坐。”兩位女子住的是竹瓦房屋,兩張大床,分別靠在東南墻邊,掛著紅綢的帳子,帳角還裝飾了一些小鈴鐺。每個床頭站著十個丫環供差遣。這時,二位女子吩咐左右丫環說:“劉阮二位郎君,越過險阻來到我們家,雖在路上吃了幾個桃子,但還是虛弱的很,你們快去準備飯菜。”這一餐吃的是胡麻米飯,羊肉干、清燉牛肉等,味道十分鮮美。吃罷飯,行酒令時,一群女子,各拿著鮮桃,笑著走進來說:“祝賀二位選得佳婿!”吃罷酒,欣賞一會音樂,劉阮二人的心情很矛盾,既高興又害怕。到晚上,由二位女子相伴,各在一帳下就寢。女子說話溫柔體貼,使他們忘了憂愁,忘了回家。
十天后,劉、阮提出回家。二女子說:“你們到這里,是前世的福氣,怎么又想回家呢?”他們又住了半年,轉眼到了春天,草木爭榮,百鳥啼囀,勾起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再次請求回家。二女子說:“是罪孽牽連著你們,既然要回,我們也沒有辦法。”立即叫來三四十個女子奏樂,指明歸路,歡送他們登程。
他們走出山谷,回到家鄉,親朋故舊已不在人世,村里的房屋也改變了模樣,沒有人認得他們。經過細心打聽,找到了他們的第七代孫子了。子孫相傳說,他們的祖先上山迷路就沒有回來。到晉太元八年,劉阮二人又一次離開了家鄉,這一次不知下落了。
中國古代的筆記小說,有許多描寫人神戀愛,人鬼戀愛,人妖戀愛的故事。在唯物主義者看來,神、鬼、仙是不存在的,是封建迷信思想的產物。但是,不能因此就將這類作品視之為“宣傳封建迷信”。因為這類作品的出現,大體是人的理想與愿望,在現實社會不能實現的時候,作家就借著自由自在的神、鬼、仙界,去過一段痛快的日子。這是一種烏托幫思想,包括作者在內,也認為是不可能的,然而,人們還是喜歡這類故事,借此來調節一下心理的平衡。
《劉晨阮肇》所包涵的思想是深刻的,作者為了揭示作品的主題,創造了一個與現實社會嚴重對立的“令人忘憂”的世界。這里無君無臣,沒有戰爭與剝削,沒有慘苦與哀愁,沒有奸詐與貪婪。人人都生活在溫馨與虔敬,幸福與和美、情穆與昌盛的環境里。食有山珍海味,夜有佳人同眠。樂有輕歌漫舞,飲有玉液瓊漿。這是神仙過的日子。然而,劉晨阮肇生活的環境與二仙女的世界有天壤之別。他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代的政權是朝改夕替,戰爭頻仍、土地兼并劇烈、宦官與外戚相互傾軋、政治黑暗腐敗,加上自然災害的連年襲擊,弄得民不聊生。出現了:“白骨蔽平原”,“千里無雞鳴”的凄慘景象。人民厭惡這種生活,甚至希望早日擺脫這種社會。于是,奇跡出現了。劉、阮在天臺山“迷不得返”,使壞事變成了好事,終于找到了桃花源式的“王國”,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小說的結尾更為奇詭。半年后,劉晨阮肇回到家鄉,已是“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了,高度地概括了當時社會朝改夕替的時代特點。
本篇文字平實,敘事曲折順暢,故事奇詭,劉阮和二仙女成親一段,繪聲繪色,情意綿綿,生動感人。
上一篇:劉崇龜
下一篇:劉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