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反對19世紀60年代末出現的,以巴枯寧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思潮的斗爭。巴枯寧主義是小資產階級的、發展了的蒲魯東無政府主義。以無政府主義創始人之一巴枯寧而得名。它在當時的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經濟落后、小生產眾多的國家,影響較大。反映了處于破產的小生產者和流氓無產者的心理和情緒。巴枯寧主義主張階級平等,反對一切國家和權威,否定一切政治斗爭,把廢除繼承權作為社會革命的起點,鼓吹工人階級放棄一切政治活動。巴枯寧主義的核心是反對一切權力和權威,主張絕對的“自由”和“平等”。
巴枯寧主義是通過巴枯寧等人的宗派分裂活動推行的。第一國際成立不久,巴枯寧表示愿意為國際工作,但背地另立山頭,宣傳無政府主義理論,同國際對立。1865年至1866年巴枯寧在意大利組織密謀團體“國際兄弟同盟”。1868年10月在瑞士又組織“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反對第一國際。1869年9月巴枯寧等人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企圖以繼承權問題改變國際的宗旨和方向。大會之后,他們利用手中控制的《平等報》、《進步報》制造輿論,攻擊馬克思和總委員會。在西班牙、瑞士、意大利等國突擊發展“同盟”,擴大自己的勢力。巴黎公社失敗后,他們乘國際處于極端困難時期,同工聯主義頭子一起配合各國反動政府的進攻,對第一國際發動“十字軍征討”,說巴黎公社給革命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反對馬克思和總委員會對巴黎公社的正確立場,并在瑞士等國,網羅黨徒,加緊分裂活動。由于巴枯寧主義給國際工人運動造成很大危害,1872年9月國際在荷蘭海牙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將巴枯寧及其同黨開除出第一國際。但巴枯寧并不甘心,建立所謂“反權威國際”,誹謗馬克思、恩格斯。在1873年初出版《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攻擊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領導第一國際,從政治上、組織上和思想上,同巴枯寧主義進行了一系列斗爭。馬克思起草過不接受巴枯寧的“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加入國際的決議。巴塞爾大會上,馬克思在起草的《總委員會關于繼承權的報告》中,尖銳指出,巴枯寧把廢除繼承權作為社會革命的起點,只能意味著引誘工人階級離開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革命道路。1870年3月馬克思寫了總委員會的《機密通知》,散發到國際各支部,揭露巴枯寧的分裂活動。1871年9月馬克思恩格斯親自參加國際倫敦秘密代表會議,譴責了巴枯寧集團分裂、顛覆第一國際的行徑。在海牙代表大會上,恩格斯代表總委員會宣讀了關于巴枯寧的“社會主義民主同盟”破壞活動的調查報告。
為了從思想上進一步清除巴枯寧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從1872年到1875年間寫了《所謂國際內部的分裂》、《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和國際工人協會》、《行動中的巴枯寧主義》、《巴枯寧〈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摘要》和《論權威》等一系列光輝著作,從理論上全面、系統、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寧無政府主義、分裂主義。(一)批判了巴枯寧反對一切國家的謬論。馬克思恩格斯通過揭露資產階級國家的反動本質,劃清了無產階級國家觀同巴枯寧無政府主義國家觀的界限。巴枯寧用宗教意識說明國家的起源,把人世間的剝削和奴役、掠奪和戰爭等一切罪惡的根源,都歸于國家,認為消除的主要禍害不是資本,不是資本家和雇傭工人的階級對立,而是國家。恩格斯尖銳指出,巴枯寧這種理論是唯心主義的,因為只有廢除少數人對全部生產資料的占有,國家才能垮臺,國家權力不過是統治階級為維護其社會特權而為自己建立的組織。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巴枯寧的繼承權理論,在怎樣廢除國家問題上,剖析了他的“自由和無政府狀態”的理想藍圖,認為各階級的平等,如果照字面上的理解,不過是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所宣揚的“資本和勞動的協調”的另一種說法而已。無產階級通過暴力打碎國家機器后,決不能廢除國家,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二)批判了巴枯寧否認一切權威的謬論。恩格斯在《論權威》一書中徹底批駁了巴枯寧無條件地排除任何權威原則,否認一切立法的理論,闡明權威是客觀存在的,在階級社會中,政治權威同一定社會階級利益相聯系,要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就需要革命的權威。權威和自治是相對的,把權威原則說成絕對壞,或說成絕對好的東西,都是荒謬的。國家消亡了,經濟管理權威還要存在,否定一切權威實際也否定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三)批判了巴枯寧“放棄一切政治”的謬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與統治階級作斗爭,最終目的和發展趨勢是奪取政權,爭取自身的解放。巴枯寧鼓吹二十四小時內消滅國家,撤消一切行政機構,不要靠無產階級有組織的斗爭,而只需要象他那樣的少數人密謀,建立自由平等的千年王國。這是要工人放棄政治,充當資產階級尾巴。
馬克思恩格斯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團結教育了國際無產階級,提高了他們的馬克思主義水平,為以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反對機會主義、修正主義,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和實際斗爭經驗。
上一篇:馬克思恩格斯反對工聯主義的斗爭
下一篇:馬克思恩格斯反對拉薩爾主義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