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領導國際無產階級同德國工人運動中以拉薩爾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思潮的斗爭。19世紀60年代初,拉薩爾冒充“社會主義理論家”,標榜自己是“馬克思的學生”,先后拋出機會主義的代表作《工人綱領》、《公開答復》、并控制“全德工人聯合會”,推行了一條“通過和平和合法的道路”、依靠普魯士“國家幫助”來實現社會主義的機會主義路線。拉薩爾死后,拉薩爾主義分子繼續推行拉薩爾主義路線,嚴重危害德國工人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團結國際工人運動中的先進分子對拉薩爾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批判和斗爭。
馬克思、恩格斯首先在關于德國工人階級革命道路問題上,揭露了拉薩爾用實現所謂直接的普選權和在國家幫助下建立生產合作社,改造普魯士容克地主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政策。恩格斯告誡德國工人,不要對拉薩爾的普選權抱任何幻想。1862年馬克思在倫敦也指責了拉薩爾的機會主義計劃和狂妄野心,并同他斷絕了關系。在關于德國統一的道路問題上,拉薩爾派反對由無產階級領導,通過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的道路,消滅封建勢力,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共和國,而是站在普魯士王朝立場上,擁護俾斯麥發動王朝兼并戰爭來統一德國。1865年恩格斯發表了《普魯士軍事問題和德國工人政黨》一書,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拉薩爾派的投降叛賣政策的反動實質及其罪惡行徑,并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在德國統一問題上的路線和政策。德國統一后,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聯合起來鎮壓工人運動。德國無產階級迫切要求克服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分裂局面,團結對敵。1875年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愛森納赫派)與全德工人聯合會(拉薩爾派)決定在哥達召開代表大會,合并為統一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并起草了一個充滿拉薩爾機會主義觀點的極為糟糕的綱領。為了不使黨墮落,馬克思于1875年4-5月抱病寫成了《哥達綱領批判》,對這個草案進行了嚴肅的批判。
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著重批判了拉薩爾的“自由國家”謬論。指出,所謂的自由的人民國家純粹是無稽之談。國家和自由都是有階級性的,任何國家都是階級壓迫和階級統治的工具,決沒有超階級的國家。在階級社會里根本沒有普遍的、超階級的自由。無產階級的自由是徹底消滅剝削、消滅階級。綱領草案不把現存社會當做現存國家的基礎,反而把國家當做一種具有自己的精神的、道德的、自由的基礎的獨立本質,這就陷入歷史唯心主義泥坑。綱領草案否定社會經濟關系對國家的決定作用,造成了國家是超階級的永恒的實體的假象,從而又掩蓋了國家的本質。對拉薩爾庸俗的社會主義分配理論,馬克思也進行了深刻地批判。他指出,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么樣的分配方式。要改變資本主義分配方式,必須首先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綱領草案把分配看成脫離生產方式的東西,把分配看作事物的本質,在分配上兜圈子,是荒謬的。綱領草案鼓吹“按照平等的權利”,“公平分配勞動所得”,是把“平等”、“公平”這些抽象的法的概念當作調節經濟關系的先驗的永恒的原則,根本違背了經濟關系決定法的概念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在徹底清算拉薩爾主義的同時,還深刻地闡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規律,指出從資本主義轉變為共產主義必然有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同時,馬克思還第一次把共產主義社會區分為兩個階段,即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并大體說明了這兩個階段的一般特征。
《哥達綱領批判》劃清了馬克思主義同拉薩爾主義的界限,是馬克思主義反對拉薩爾主義斗爭的經驗總結,是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反對一切機會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綱領性文獻。
上一篇:馬克思恩格斯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
下一篇:馬克思恩格斯反對杜林主義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