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南宋大文學家。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生當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南宋初期,年輕時就立下了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紹興二十三年,陸游29歲時赴臨安應進士試,名列第一。第二年又試于禮部,因“喜論恢復”,觸怒秦檜,竟被除名。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積極支持張浚北伐。主和派得勢時,以“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罷黜。四十五歲之前的詩歌今存二百三十多首。陸游十七八歲時就已有詩名。25歲左右,從曾幾學詩,奠定了其詩作愛國主義思想的基礎。這一時期的詩歌,由于詩人還缺乏多方面的生活實踐,多注重技巧和辭藻,有因襲前人的痕跡。
乾道六年,陸游46歲,入蜀(今四川)投身于軍旅生活,先后在王炎和范成大幕府中任職。入蜀途中,游覽了名勝,瞻仰了古跡,了解了蜀地的風土人情;后身臨川陜前線,接觸愛國民眾,參與軍事謀劃,投身前方激戰,極大地開闊了視野,豐富了他詩歌的題材和內容,形成了宏麗悲壯的藝術風格。為紀念蜀中這將近20年的頗有意義的生活,陸游后來把自己的詩集定名為《劍南詩稿》。淳熙五年,陸游54歲離蜀東歸,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
從光宗紹熙元年陸游66歲到寧宗嘉定三年詩人以86歲高齡去世,是他一生的最后階段。絕大部分時間,陸游是在山陰老家度過的。閑居農村的生活,使陸游詩歌的題材、風格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寫了大量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詩風趨于平淡。陸游晚年也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統一祖國,寫下了一些閃爍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詩篇。除《劍南詩稿》外,陸游的作品集還有《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和《南唐書》等。
陸游兼善詩、詞、散文,以詩的成就為最高。現存詞一百多首。代表作《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等,抒發了愛國激情;《卜算子·詠梅》借詠梅言志,表現了陸游堅持理想,與黑暗勢力決不妥協的斗爭精神以及保持高尚節操的品格,詞中的梅花正是詞人自身的寫照;流傳甚廣的《釵頭鳳》(“紅酥手”)是一首愛情詞,為懷念唐琬而作,寫得真摯感人。
陸游的散文師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后人推為南宋宗匠。文體齊備,內容豐實。《書通鑒后》、《書渭橋事》、《姚平仲小傳》等是其代表作。語言洗練,結構整飭。日記體散文《入蜀記》中有許多優美的游記小品,也獨具特色。
陸游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詩歌方面。詩人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存九千三百多首。代表作為《金錯刀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關山月》、《書憤》、《農家嘆》、《游山西村》、《示兒》等。這些詩篇集中地反映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和詩人強烈的愛國思想,充滿浪漫主義精神與時代氣息。詩人也寫過一些直接反映農民不幸遭遇和悲慘生活的作品,表現了對封建壓迫、封建剝削的批判態度,具有鮮明的歷史的進步性。閑居農村時,陸游還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田園詩,描寫山川風物、民俗民情,抒發向往美好生活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從中可看出詩人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詩人晚年為悼念唐琬而作的《沈園》二首,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愛情詩,與其詞《釵頭鳳》同一格調而各擅勝場。
陸游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對后代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古典文學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一掃江西詩派的流弊,在創作實踐上做出了可供當時和后代學習的榜樣,也以愛國精神鼓舞著歷代為國家和民族統一而獻身的志士仁人。
上一篇:陸九淵
下一篇:陸游的愛國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