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查,藏文意思是“漢鹽”。相傳公元641年,美麗的文成公主進藏路過這里,被壯闊的高原美景所吸引,迎風翩翩起舞,遺落了隨身攜帶的鹽巴,鹽巴落地,形成泉眼,源源不斷地涌出鹽水,惠及一方人民。這里的人民深深感念這位心地善良、第一個走進青藏高原的漢族和親使者,特意給這個地方取名“加查”。
加查縣屬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平均海拔3200米。這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也是一塊令人如癡如醉的高原圣地。來到加查,你會被這里的自然美景深深感染:雄鷹搏擊長空,天空純凈蔚藍,白云鑲嵌山間,杜鵑花漫山開遍,山頂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山坡青青的牧場,茂密的原始森林,山腳靜靜的河水。宛如星星灑落人間的肥美牛羊,點綴在山坡、河邊,讓人恍若進入了美妙的世外仙源。
漫步加查,你可以去壩鄉原始森林走走,在一天的時間里感受令人驚嘆的高原小氣候,體驗太陽的熾熱、小雨的柔情和冰雹的激烈,如果足夠幸運,你還可以親眼目睹“日月同輝”奇景。加查是潤澤地,美麗的雅魯藏布江從加查穿越而過,時而文雅,時而咆哮,給加查增添不同的風韻。西藏境內最大的水電站——藏木電站,就在雅江加查段,在這里還可以欣賞 “高原出平湖”的雄壯。
走馬加查,大自然的神奇物種絕對讓你連連驚嘆。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區域的冬蟲夏草,品質優良,享譽全球,蟲草采挖季節,最多時竟有6萬多人云集這座祖國西南邊陲的精致小城。除了蟲草,這里還盛產當歸、貝母、雪蓮、狼毒等名貴中藥材。加查還有著“千年核桃之鄉”的美譽,最古老的一棵核桃樹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隨手剝開一個,皮薄、個大、肉嫩、滋味香醇,讓人愛不釋口,據傳這里的核桃是歷代達賴喇嘛和達官顯貴們的貢品。如果運氣好,你還能看到雪豹、白唇鹿、黑熊、棕熊、獼猴、猞猁、巖羊、赤狐等珍稀野生動物。
加查,還是一片人杰地靈的神奇之地,翻開書卷,我們可以了解到,這里曾是吐蕃時期的“約茹”地區(松贊干布統一全藏后將轄區劃分為四茹,即烏茹:中央翼,治拉薩;約茹:左翼,治乃東昌都;葉茹:右翼,治南木林;茹拉:支翼,治拉孜)。這里是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和熱振寺第五世活佛圖丹降白益西、丹巴堅贊的出生地,也是西藏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多吉的家鄉。
藏傳佛教在加查有很深的根基。這里有噶舉派的祖寺達拉崗布寺、修煉格魯教派的瓊果杰寺和達布夏珠林寺,據了解,加查現有各類寺廟、拉康、日追等43座。這里還有藏人心目中神圣無比的神湖拉姆拉措,相傳,在神湖中凡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而歷代尋訪班禪和達賴轉世靈童,必到神湖觀象,得到啟示后方能找到。
每當曙光初現、太陽西斜,念經的僧尼敲響寺廟的大鐘,借著清晨的薄霧和夕陽的余輝,鐘聲隨著高原的微風飄向廣袤的大地,悠揚深邃。每一年,前往布達拉宮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他們三步叩首,虔誠匍匐,腳量天涯,風雨無阻,即使他們貧病交加、葬身野外,也依然百折不撓、無怨無悔,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因為信仰,加查人對死亡顯得無畏和豁達。親人死亡后他們一般采用天葬和水葬方式,將尸身交給翱翔藍天的禿鷲和江河湖泊的野魚,歸于白云和江河,祈求逝去的親人來生幸福。加查的藏族人是沒有姓氏的,他們只有名字。如卓瑪意為“仙女”,達瓦意為“月亮”,尼瑪意為“太陽”,次仁意為“長壽”,格桑意為“幸福”……每個名字都帶著父母對子女的深深祈福,代表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向往。
勤勞和智慧的加查人民,在這片蒼茫的大地上生生不息,世代繁衍。解放前,由于氣候苦寒、交通不便、土司壓榨,人民的生活是很艱辛的,據年事已高的藏族老人介紹,西藏和平解放前,從加查騎馬到拉薩要11天,到地區澤當鎮要6天。那時候,只有不到5%的人能受教育,人民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以及各族人民,不斷為這片高原圣地送上關懷,與藏族人民攜手并進,共同發展。1989年5月,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視察加查縣,令加查縣全體干部群眾歡欣鼓舞,至今難以忘懷;1995年,湖北省宜昌市與加查結對,選派干部到加查任職,帶領全縣人民共同發展,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在這里默默奉獻,流血流汗。
今天的加查,總人口20142人,平均壽命達67歲,95%的群眾能受教育,大家種植青稞、小麥、玉米、油菜,放牧牦牛、綿羊,飼養藏香豬、藏雞,在田間勞作累了就跳起歡快的“鍋莊舞”,渴了就端上自制的青稞酒和酥油茶,生活怡然自得。現在,人民群眾看病不用掏錢,孩子們上學不用掏錢,勞動工具國家補貼,生產資料國家補貼,半天時間即可到達拉薩……加查,在山南地區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已經名列第一!每個農牧民都深知,是共產黨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但是加查人沒有停步,正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愛國奉獻的敬業精神,闊步邁向“高原水電之都、千年核桃之鄉、西藏朝湖圣地”的全新目標,在雪域高原譜寫著今日的燦爛,并將創造出明天的精彩和輝煌!
上一篇:《大刀面》趙華麗散文賞析
下一篇:《大豆的旅行》秦延安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