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即宋太祖,北宋王朝建立者。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后漢乾祐元年(948),應募為郭威部屬,后隨周世宗作戰。后周顯德六年(959)積功升至殿前都檢點,統領精銳禁軍。恭帝即位,繼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防守京師開封。恭帝七歲登基,主少國疑。七年(960),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皇位,改元建隆,建都開封,是為北宋。同年,親帥大軍平定后周昭儀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反叛,穩定了政局。次年,又以“杯酒釋兵權”方式解除石守信、慕容延釗等高級將領的兵權,將軍權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于是開始統一全國的軍事戰爭。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戰略,首先向南方用兵。乾德元年(936)平定荊湖(今湖北湖南地區);三年(965)平蜀;開寶四年(971)平南漢;八年(969)平南唐。開寶二年(969)又曾親征北漢。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著手進行官制和兵制的改革,建立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治。其改革以消除唐末五代以來割據的積弊,加強中央集權為主要目的,具體內容有:官制方面:1.設參知政事為副相、以樞密使掌軍政,三司使掌財政,以分宰相之權,皇帝也由此分別控制政權和軍權。2.地方各州直轄于朝廷,州官不用武將,又不使常任。各州增設通判官監督知州,二者互相牽制。3.設轉運使掌管地方財權并監督地方官。4.頒布《宋刑統》控制司法權。兵制方面:1.選精壯地方廂兵為中央禁兵,建立一支強大的中央軍隊,并且削弱了地方兵力,使之形不成割據勢力。2.立更戍法,禁軍定期輪換出戍各地。軍官升職即調離原部。統領禁軍將領由朝廷任命,并不固定,使兵將不相知,以防將領擁兵謀反。3.禁軍管理權和調兵權分立,統率權由皇帝親自掌握。4.軍隊中多用文臣代替武將,堵塞軍閥割據道路。趙匡胤在位期間,還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選用將領駐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入侵。趙匡胤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他能夠順應五代以來國家統一的歷史趨勢,并以杰出的才干實現統一業績,從而結束了百余年來軍閥割據局面,封建社會由此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新的發展時期。他實行的改革措施,對鞏固國家統一具有顯著作用。由于矯往過激,這些措施有很大弊病,發展到北宋中期,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積貧積弱局勢。研究趙匡胤,可參閱《宋史》卷一至卷三、《宋史紀事本末》卷一至卷七,張家駒著《趙匡胤傳》(江蘇人民出版社)亦可參閱。
上一篇:走向世界的德意志帝國
下一篇:趙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