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擊敗曹操的著名戰役。曹操統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208)乘勝揮師南下,企圖奪取劉表割據的荊州,進而占取江東,統一長江流域。其時劉表病死,繼立的少子劉琮請降。依附劉表寄寓荊州的劉備,聞訊自蒙城(今湖北襄樊市)南奔江陵(今屬湖北省),行抵長坂(在今湖北當陽縣東北),為曹軍所敗。劉備重要謀士諸葛亮主張聯吳抗曹,遂與割據江東的孫權結盟于柴桑(今江西九江縣)。孫劉聯軍約5萬與曹軍20余萬(號稱80萬)相持于長江南岸赤壁山(在今湖北蒲圻縣西北,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曹軍數量雖多,但遠道跋涉,士氣疲憊;且大半是北方人,不習水戰,不服水土,時疫流行,戰斗力降低,初戰不利,曹軍退屯北岸烏林磯(在今湖北洪湖縣東北),用鐵環聯結戰船,首尾相接,以減顛簸之苦。孫吳主帥周瑜乘東南風急,以數十艘沖斗艦縱火焚燒曹操水師,延及岸上營寨,與劉備水陸并進,大獲全勝。戰后,曹操引軍北還,謀求關隴,孫權在江南的地位更加穩固;劉備占據荊州大部,又西取益州,逐漸形成鼎足三分之勢。關于此戰戰規模,一般都認為是奠定三國鼎立的大役,尹韻公《赤壁之戰辨》(《光明日報》1981年3月31日)認為,它只是曹操五千騎兵與數量優勢的孫、劉聯軍之間的小型遭遇戰。記述這次戰役的史料,散見于《三國志》有關各傳,《資治通鑒》卷六五建安十三年所載最為集中。
上一篇:資本論
下一篇:赫爾岑與《誰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