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最主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馬克思的一部哲學著作。為了完成這部巨著,馬克思從19世紀40年代起直到他逝世,整整花費了四十年的時間。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起來,在英法已占統治地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矛盾明顯地暴露出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日益尖銳化起來。根據階級斗爭的需要,馬克思從1843年開始著手研究政治經濟學,準備寫一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巨著。1857年11月,馬克思擬定了寫作計劃,后來又作了詳細的重要的修改。在寫作過程中,他把整部著作分為四個分冊。這是一部經過千辛萬苦寫成的著作。貧困的生活迫使馬克思時常放下研究工作為掙錢養家而奔波,過度疲勞使他身患重病,無法堅持長期工作。為了這部巨著,他犧牲了健康、幸福和家庭。1857年,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現在發狂似地通宵總結我的經濟學研究,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問題搞清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19頁)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是馬克思經過多年研究所取得的杰出成果,是他第一次系統闡述剩余價值學說,批判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創建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重要開端。1861-1863年,馬克思繼續探討近代資本主義運動規律,寫了二十三本政治經濟學筆記。1863年中至1865年底,馬克思完成了包括剩余價值學說史在內的全部《資本論》草稿。1867年9月14日,經過馬克思反復修琢定稿的《資本論》第1卷在德國漢堡出版。馬克思所以能夠完成這項偉大的科學理論研究工作,除了他個人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高度責任心、堅強的革命意志和勤奮、刻苦、認真的科學精神,還同恩格斯給予巨大的支持和無私幫助分不開的。恩格斯不僅在生活上無私地支援馬克思,而且提供資料和意見,并參加了第一卷的定稿。在馬克思還沒有把《資本論》的其余各卷整理完畢病逝后,恩格斯又忠實地擔負起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的艱巨工作。經過恩格斯認真研究和精心整理,《資本論》第2卷、第3卷分別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由此可見,《資本論》實際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戰斗的成果和革命友誼的結晶。恩格斯在臨終前委托考茨基整理剩余價值學說史,作為《資本論》的第4卷出版。但考茨基違背恩格斯的遺囑,把它當作獨立著作,于1904、1905和1910年分三卷出版。
馬克思在《資本論》初版序言中指出:“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頁)。《資本論》第1卷研究資本的生產過程,揭示了資本剝削的秘密——剩余價值的生產及其資本化。第2卷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對資本在流通過程中的形態變化及其周轉加以考察,揭示了資本運動和資本積累的規律。第3卷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進行全面綜合的研究,揭示出以利潤、利息、地租、賦稅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剩余價值在資產階級各個集團之間分配的規律。這三卷《資本論》是一個具有嚴密結構的、有機的科學整體。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里最基本的、最常見的現象——商品交換的詳盡分析,暴露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矛盾,揭示了資本剝削的秘密——剩余價值的生產,論證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對立與階級斗爭的最深刻的經濟基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通過對剩余價值資本化——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分析,論證了在資本發展的同時,也壯大了推翻資本的物質力量——無產階級。馬克思這一科學分析,就為無產階級認識自己的偉大力量及其所擔負的歷史使命,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分析,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如同先前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一樣,是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的自然歷史過程,有其發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運用事物矛盾法則,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進行了詳細研究,發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表現于個別企業中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的階級表現則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周期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斷發生,造成對生產的巨大破壞,加深無產階級的貧困化,激化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對抗和斗爭,從而使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由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成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馬克思說,當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時,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無產階級將以暴力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以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不可抗拒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資本論》是內容極其豐富深刻的“現代最偉大的政治經濟學著作”(《列寧選集》第1卷第92頁),也是“敘述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列寧選集》第1卷第50頁)。它使馬克思主義“具有全副理論武裝”(《列寧選集》第1卷第195頁)。所以《資本論》的問世,“無疑是向資產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內)腦袋發射的最厲害的炮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42-543頁),是“最后在理論方面給資產階級一個使它永遠翻不了身的打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25頁)。這部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是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銳利武器。一百多年來階級斗爭的歷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證明,作為無產階級解放指南的不朽的偉大著作《資本論》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上一篇:資本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俄國
下一篇: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