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2】為官必作為
(馮國權、劉軍民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8萬字,2017年2月第1版,39元)
△共十章:何謂“為官”;為官必修身、必勤廉、必實干、莫“亂為”、改革必作為、發展必作為、創新必作為、全面從嚴治學必作為。揭示了為官之本、之理、之德、之義之內涵。
〇沒有人天生的腐敗,都是從小問題慢慢演變成大問題的。
〇“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云仍虛心”。
〇雍正時期,直隸吳橋縣令常三樂在例行考核中得到了這樣兩句評語:“操守廉潔,懦弱不振”。意思是說縣令雖是個清官,可惜能力不足,工作打不開局面。對此,有的官員認為不過是小毛病,提醒一下也就罷了。但這評語被雍正皇帝看了,便朱筆一揮:撤職!理由很攤簡單,常三樂身為縣令,責任重大,沒有工作能力本身就是失職瀆職,貪能誤國、懶也誤國,作風上再清廉正派、工作上懦弱無為,同樣會出大事。由此可見,清廉與勤政實在是缺一不可。
〇黃宗羲:“當官處事,但務著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〇商鞅《商君書》中變革之道:因時而變、任法而治、獎勵耕戰、統一意志。
〇發展是哲學術語,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發展觀的最終服務目標是人。
〇易中天講“三國”提到,古代社會的百姓要做三個夢:一是明君夢,希望有一個好皇帝實現天下大治;二是清官夢,希望有個好官員造福一方;三是俠客夢,如果前兩個夢想實現不了,希望有一個俠客劫富濟貧、懲惡揚善,實現社會正文。
〇政治學學者研究認為,有效的國家治理往往需要三個要素:一是政道,即政治價值觀正確,并獲得社會共識;二是人道,即治理人才能力強、品德高,能夠擔當領導重任;三是治道,即治理機制高效。
(2018年2月24日晨0:10閱畢)
上一篇:中浦講壇?2007
下一篇:習近平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