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俄國諷刺作家,筆名謝德林,后署名薩爾蒂科夫——謝德林。一八二六年一月二十七日生于特維爾省卡里雅津斯基縣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一八三六年入莫斯科貴族學校。兩年后在陸軍隊任職,不久加入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組,探討俄國革命和前途問題,相繼發表中篇小說《矛盾》(1847)和《一個錯綜復雜的事》(1848),大膽提出社會不平問題,宣傳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因此從一八四八——一八五五年被流放外地。一八五六年返回彼得堡,先在內務部任職,后擔任梁贊省和特維爾省副省長,因積極維護農民利益,懲辦貪官污吏,引起貴族地主仇視,為此于1862年辭職。這期間他出版了以流放見聞為素材的《外省散記》(1856),暴露俄國官場的黑暗。他還寫了諷刺作品集《純潔的故事》(1863)、《諷刺散文》(1863)。一八六三年曾擔任《現代人》雜志編輯,因與編輯部領導人發生意見分歧,退出編輯部。一八六五——一八六八年又相繼任幾個省的稅務署署長,因一再與上司發生沖突,時常著文諷刺達官顯貴,遭到控告,沙皇下令永不錄用。從此,他脫離政界,一直從事編輯和寫作。一八六八年,他接辦《祖國紀事》,這個雜志繼承革命民主主義傳統,與反動派和自由主義刊物進行了激烈論戰,是當時俄國進步力量的中心。一八七七年后,謝德林任該雜志主編,直到一八八四年被查禁為止。這十幾年間,他把全部精力用于編輯與創作活動,寫了許多優秀作品。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一個城市的歷史》(1869-1870),以怪誕和夸張手法,描寫愚人城歷任市長的專橫、暴虐、殘酷和愚昧,借古喻今,活畫出沙皇官僚的丑惡面目。《龐巴杜爾先生和龐巴杜爾太太》(1863-1874》、《塔什干的老爺們》(1869-1872)、《外省人旅居彼得堡日記》(1872)、《現代牧歌》(1877-1883)和《致嬸母信》(1881-1882)等諷刺作品集,以多樣的藝術手法,尖銳的諷刺,描繪了沙皇專制制度下,貴族地主、官僚政客、貪官污吏和新興資產階級魚肉人民、巧取豪奪、爾虞我詐的丑惡嘴臉。杰出的長篇小說《戈羅夫洛夫一家》(1875-1880)是謝德林的代表作。作品描寫了地主戈羅夫洛夫一家三代衰敗的歷史,真實地反映出貴族之家的腐朽性和必然滅亡的命運。作品以驚人的藝術力量塑造了猶獨什卡這個不朽的典型,它是貪婪陰險、偽善空談、干盡壞事的化身。七十年代中期后,謝德林多次出國,還寫了特寫集《在國外》(1880-1881),描繪巴黎公社失敗后西歐資產階級的反動和充滿尖銳矛盾的社會生活。晚年,謝德林以病弱之身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童話集》(1882-1886)是他一生創作的結晶,他運用童話這種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裁,把以前所寫的許多形象和主題思想,用最凝煉、最簡潔、最集中的藝術手法再現出來。如揭露專制統治的《熊都督》,嘲諷茍且偷生者的《聰明絕頂的梭子魚》,鞭答奴性的《忘我的兔子》,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生活瑣事》(1886-1887)和《波謝洪尼耶遺風》(1887-1889)是作者最后兩部作品,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俄國下層人的悲慘命運和農奴制改革前貴族地主的生活。謝德林于一八八九年五月十日在彼得堡逝世。這位杰出的諷刺家和民主主義戰士,在一生的創作中,運用多樣的諷刺手法和“伊索式”的語言,巧妙地同反動統治者斗爭,幫助人民尋找革命道路,藝術上取得很高成就。
上一篇:薩克雷與《名利場》
下一篇:薩爾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