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原名衍鴻,字展堂。1879年12月9日生于廣東省番禺縣(今廣州)。幼讀經史,后兩度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先后任評議部議員、書記部書記、《民報》編輯。此后十數年追隨孫中山,基本不離左右。辛亥革命爆發后,曾任廣東都督、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秘書長。袁世凱竊國后,跟隨孫中山奔走于國內外,進行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1923年受孫中山委任到廣州任廣東省長,孫中山回廣州就任大元帥后,胡改任大本營總參議。
1924年國民黨改組后,胡漢民態度逐漸向右轉。曾建議孫中山成立民族國際以對抗共產黨和共產國際。但由于反對三大政策尚不明顯,孫中山仍委胡以重任,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24年9月,孫中山率師北伐,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兼廣東省長。11月,孫中山北上,胡又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
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胡漢民力主“清黨”,反對國共合作面目明顯暴露。8月20日,廖仲愷被刺,胡漢民涉嫌出國。此后,以胡為中心形成爭權奪利的集團國民黨再造派。1926年4月胡漢民回國,去上海,蠖屈一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赴南京支持反革命,擔任了南京政府第一任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要職,參與“清黨”、反共、反蘇,促成寧漢合作,反對工農運動,成為蔣介石反革命罪惡活動的主要支持者和主要策劃者之一。
胡漢民是蔣介石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獨裁制度的重要謀士和幫兇。1928年1月,偕孫科、伍朝樞赴歐洲考察政治。9月回國,提出《訓政大綱》及《國民政府組織法》,依“法”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制度。10月,蔣介石當上國民政府主席,胡出任立法院院長。1929年至1930年,為蔣策劃,打敗各派軍閥,完成了“統一”。為幫助蔣介石鎮壓共產黨和革命人民,1930年8月,他和王寵惠等向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提出《危害黨國緊急治罪法原則》及《防止及懲治共匪辦法》。
但與此同時,胡蔣之間權利之爭日益尖銳。蔣介石為了大權獨占,建立以二陳為首的特務組織,控制國民黨中央和地方各級黨部,提高黃埔系軍人地位,以掌握軍隊。胡漢民以國民黨元老自居,鼓吹“以黨治國”、“以黨治軍”、黨權高于一切,以抵制蔣介石對他權力的侵犯。1930年蔣胡間發生所謂《訓政時期約法》之爭,1931年2月28日,蔣以非常手段將胡扣壓于南京湯山。由于國民黨內再造派等反蔣派的強烈反對,蔣被迫于10月14日釋放胡漢民。而立法院長一職早于3月2日已改由林森擔任。胡回廣州,聯合兩廣軍閥,與蔣對立;罵蔣是“新興軍閥”,南京統治是反動軍閥統治;反對蔣介石對日不抵抗政策,主張對日作戰;指責蔣介石“剿共”不力;標榜抗日、反蔣、反共。1934年4月在《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上簽字。
1935年6月,胡漢民赴歐洲養病兼考察。12月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五屆一中全會上被推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1936年1月,回國到廣州,準備進京再度與蔣介石共事,但5月21日病死于廣州。
上一篇:胡司戰爭
下一篇: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