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事跡不詳。其創作活動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明賈仲明增補《錄鬼簿》時,為他寫有〔凌波仙〕吊詞:“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排劍戟,翠紅鄉雄糾糾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可見他是熟悉勾欄生活的,在當時就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劇作家。據孫楷第先生考證,他是元代王結的父親,官至陜西行臺監察御史。因與當權者政見不合而退隱。
據《錄鬼簿》載,王實甫有雜劇十四種,計有:《于公高門》、《明達賣子》、《七步成章》、《拜月庭》、《芙蓉亭》、《西廂記》、《販茶船》、《麗春堂》、《破窯記》、《進梅諫》、《麗春園》、《陸績懷桔》、《雙蕖怨》、《嬌紅記》。最后一種別本《錄鬼簿》來載。這十四種作品,保存下來的只有《西廂記》、《破窯記》與《麗春堂》三種,《芙蓉亭》、《販茶船》是殘折。其中《西廂記》為王實甫的代表作。《破窯記》還有人懷疑它不是王實甫的作品。
王實甫的劇作多為兒女風情戲。就現存劇作來說,大膽地揭露了封建勢力對青年男女的迫害,歌頌了封建禮教叛逆者爭取婚姻自主的斗爭,對我國的戲曲有著深遠的影響。王實甫善于以情景交融的手法來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作品抒情氣氛極濃。特別是曲辭秀麗華美,創造了詩一般的意境,形成了優雅的風格,開創了我國戲劇史上“文采派”這個重要的流派。
上一篇:王安石的詩文
下一篇:王爾德,奧